作為綠色生態體系的根基,維護江河湖泊健康生命,是建設美好新海南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保障。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解決復雜水問題、完善水治理體系的有效舉措,是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更是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抓手。
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8次會議通過《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貫徹落實《意見》,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解決復雜水問題、完善水治理體系的有效舉措,是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抓手。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河長制進程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指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海南要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重溫習總書記的講話,學習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更加深了對堅持綠色發展、推進河長制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堅持綠色發展。良好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加快經濟發展和加強環境保護的關系,不斷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水平,構建綠色生態體系。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作為綠色生態體系的根基,維護江河湖泊健康生命,是建設美好新海南題中應有之義,是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保障,應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重視。
堅持問題導向。海南河湖眾多,自然稟賦不同,面臨的主要問題各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系統治理。對生態良好的河湖,要突出預防和保護措施,強化水功能區管理,維護河湖生態功能;對生態惡化的河湖,要健全完善源頭控制、水陸統籌、聯防聯控機制,加大治理和修復力度,盡快恢復河湖生態;對城市河湖,要劃定管理保護范圍,全面消除黑臭水體,連通城市水系,實現“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綜合治理目標;對農村河湖,要加強清淤疏浚、環境整治和清潔小流域建設,狠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著力打造美麗鄉村。
堅持真抓實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崇尚實干、狠抓落實。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全面推進河長制,要在基礎性工作上下功夫,緊盯問題,謀劃工作,真抓實干。按照“工作方案到位、組織體系和責任落實到位、相關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監督檢查和考核評估到位”的要求,著力加強方案細化、實化,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明確河長職責;搭建協調有序、運轉高效、責任落實的工作平臺;建立制度體系,落實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全力推進河長制工作進程。
以嚴和實的政治態度,把河長制工作引向深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要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全面推進河長制,既要下大力氣解決當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各種水問題,也要以嚴和實的政治態度,全方位謀劃水生態文明建設,把河長制工作引向深入。
繼續推進城鎮內河(湖)整治,集中力量打好黑臭水體攻堅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鎮內河(湖)污染是當前人民群眾感受最直觀、反映最強烈的問題。2015年,海南在全國率先試行城鎮內河(湖)河長制,出臺《海南省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出重拳對64條污染嚴重的城鎮內河(湖)進行集中專項治理。經過努力,截至2017年8月底,64條城鎮內河(湖)污染水體有57條開工治理,摸排排污口1553個,完成治理863個,正在治理423個。64個水體中28個水質達標,達標率從2015年的4.3%提高到43.8%。列入住建部重點監控的29條黑臭水體有21條已基本消除黑臭現象,其余的黑臭水體也已啟動治理。
全方位謀劃水網建設,提升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性。從2015年起,海南就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結合海島水資源特點,著手謀劃全省“水網”建設,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思路,提出了“以輻射狀海島天然河流為經線、以灌區及人工骨干渠系為緯線、以大中小水源工程為中樞節點”的現代“水網”體系構想。通過實施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治理、江河湖庫水系連通、水土流失治理,構建全域水資源保障體系,提升水生態系統保障水平,擴大江河湖泊治理的外延和內涵。
大力推進一河一策,維護江河湖泊健康生命。對全省197條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2000余條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實行“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等級、不同功能的河湖實際,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制定問題清單、目標清單、任務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穩步推進每一條(個)河湖的管理、保護和治理。通過實施工程措施、綜合措施、生態措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改善水環境。
以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創新河長制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海南要發揚經濟特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拓展更加開放的發展局面上走在全國前列。河長制是一項制度創新,需要在實踐中攻堅克難,不斷創新和完善體制機制。
創新治理模式。河湖之病,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打破“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的認識誤區,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統籌兼顧各種要素,實現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有機結合、整體推進;樹立為民理念,從影響群眾生活最突出的事情做起,真正還湖于民、還景于民、還山于民。??谑胁捎?ldquo;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的多元系統水環境提升戰略,只用了3個月時間,就將美舍河打造成為貫穿城區南北的重要水生態景觀廊道,被批準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為海口乃至全省水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示范項目。三亞市堅持“水岸同治”整治三亞河,分類治理污水排河、養殖排污、農業面源污染、侵占河道、船舶排污,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提升了三亞國際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發揮市場作用。近幾年來,海南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入社會資本,采用代建制、PPP模式等新型建管模式,讓技術可靠、誠信度高、運行穩定的水環境治理公司參與河湖治理。??谑胁捎?ldquo;PPP+EPC+跟蹤審計+全程監管”模式,實施水體綜合治理,聘請專業人員參與項目建設管理,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選擇專業公司對城鎮內河湖實行長效管護。
夯實制度保障。為配合大規模江河湖泊治理,海南利用經濟特區的立法優勢,先后制定出臺《海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規定》《??谑忻郎岷颖Wo管理規定》《三亞市河道生態保護管理條例》等法規,為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成立省旅游與環境資源警察總隊及市縣旅游與環境警察大隊,加大執法力度,打擊遏制河道非法采砂。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出動執法人員47668人次,查處搗毀非法采砂船只747艘、浮臺1251個,取締非法采砂點698處次,全省河道非法采砂得到基本遏制。
以敢于擔當的決心,落實河長制工作責任
省委書記劉賜貴9月4日在??谡{研城市內河(湖)水環境治理和重點河流整治情況時指出,水環境治理就像一場戰爭,每個需要治理的問題都是一個據點,根據不同據點采取不同措施各個擊破,才能最終打贏這場戰役。全面推進河長制,需要以敢于擔當的決心,落實好各項責任。
落實主體責任。落實主體責任,是全面推進河長制的核心。省委、省政府帶頭落實責任,成立了全面推行河長制領導小組,實行雙河長制,省委書記、省長擔任總河長,省委常委、省人大黨組負責人、省政府副省長、省政協黨組負責人擬分別擔任52條省級河流河長。各級地方黨委政府應當進一步擔負主體責任,完成好河流“管、治、保”任務。各級河長應當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履行組織領導職責,帶頭巡查河湖,協調解決河湖管理保護重大問題。
嚴格考核問責。根據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問題,將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按照河長制工作相關規定,從2017年起,縣級及以上河長每年對下一級河長進行考核。對確定為優秀等級的河長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對確定不合格的河長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并向上級黨委、政府書面報告整改情況。因失職、瀆職導致江河湖泊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依法追究相關河長和責任人的責任。
加大執法督導。推進河長制要注重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從省級到市縣,均建立一季一督察、一季一通報制度。出臺《海南省河長制工作督察制度》,以“一地一單”方式將發現的問題和建議反饋至有關市縣。開展河湖執法檢查活動,不斷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查河湖岸線利用、涉河建設項目審批、采砂管理、河道清障、入河排污口管理,依法查處水事違法案件。對涉嫌違法的水事行為,依法移交司法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