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進程中,為了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目標,我市全面深化河長制改革,積極主動為自己“加碼”,進一步擴大河長制管理范圍,在確保既能保護好河流主動脈的同時,也能保護好大中型水庫、萬畝灌區、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濕地等涉水項目,實現水系治理全覆蓋。
一條條清澈的河流、一處處與百姓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飲用水水源地、一塊塊色彩繽紛的濕地……都被納入了河長制實施范圍。在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進程中,我市打響“河湖清”戰役,通過河長制的深入推進,致力在水環境管理體制、機制上取得新突破。
我市為河長制管理“加碼”,將全市所有主要河流都納入了實施范圍。在確定河長制實施范圍時,因為水利普查主要統計了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所以最初的《西寧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提出,對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實施河長制。為實現河庫管護全監測、全監控、全監管、全覆蓋、無盲點,正式印發的《西寧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中,取消了50平方公里的“門檻”,管理河流總數達65條,河長制管理河流增加了23條。
為河長制管理“加碼”,河長制管理范圍進一步擴大。中央明確提出河長制的實施范圍是河湖,而西寧市提出的河長制實施范圍則是包括河流、大中型水庫、萬畝灌區、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濕地,管好其他涉水項目對于西寧市最終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目標非常重要。這些涉水項目在西寧市城鄉生產生活中地位突出、作用重要。它們除了承擔防洪、灌溉、供水功能外,還承擔著氣候調節功能,對全市的生產生活影響非常大,因此西寧市為了進一步擴大河長制管理范圍,將全市3座大中型水庫、18處萬畝灌區、4處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1處重要濕地共計26處涉水區域一并納入河長制管理范圍,建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河庫溝渠全覆蓋的河長制工作網絡。確保既能保護好河流主動脈,也能保護好“毛細血管”,實現水系治理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