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日前獲市政府批復。記者7日從南京市規劃局獲悉,根據該規劃要求,南京將新建5條雨水行洪通道,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南京將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暴雨不成災”的目標。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會“呼吸”、有“彈性”, 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減少城市遇到暴雨時出現“看海”的尷尬。這份專項規劃要求,南京市在原有雨水管渠系統的基礎上新增多級雨水調蓄系統和超標雨水排放系統,從而實現蓄排結合,形成完善的排水防澇體系。南京市規劃局市政處處長陳燕平介紹:“內澇防治標準為:城市能夠有效應對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
南京城區25個排澇片區規劃了共148條雨水行洪泄洪通道,其中5條為新建,分別為科技路、龍王山大道、啟智路、華東路、山河路,143條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