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經區建設局獲悉,經區已確定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小區經區。其中,作為第一批試點的逍遙社區和龍山湖小區率先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在初步設計和景觀設計階段已體現海綿設施與景觀的結合。

海綿城市,即加強生態城市建設,通過對雨水的存貯、緩釋與回收作用,嚴格控制雨水徑流,以此加快實現低碳循環的綠色理念。根據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實施的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要率先落實海綿型小區建設要求,經區將逍遙社區與龍山湖小區確定為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小區。
其中,在逍遙社區(棚戶區改造)的景觀設計中,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措施,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能力,維持小區的“海綿”功能。據悉,逍遙社區雨水收集系統以地下雨水水道收集和雨水排放為主。為此,在景觀設計中,相關設計部門重點布置“植草明溝+暗渠”組合系統、可滲透路面、屋頂綠化、下凹綠地、雨水滯留系統等,讓雨水調蓄池總容積為1200立方米。“小區綠化景觀及配套設施如同一塊彈性十足的巨大海綿。只要下雨,小區內的回收系統可吸足雨水,并在干旱時吐水澆灌花草樹木。”區建設局的工作人員說。
與此同時,龍山湖小區在初步設計及景觀設計階段也體現了海綿設施與景觀的結合。設計中,通過合理地控制降在城市下墊面上的雨水徑流,使雨水被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最終達到“滲蓄滯凈用排”的效果。其實,在經區,海綿城市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建設工作有序推進中。經區還專門提出了“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理念。而龍山湖小區和逍遙社區的海綿城市理念設計將逐步形成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經區“以點擴面,全區謀劃”的建設格局也初見成效。
“到2020年,經區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區建設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強化規劃管控,繼續強化項目推進,把海綿城市的理念貫穿于城市新建城區及新建建筑、道路、公園、水系、廣場,項目建設要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為全市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集中連片的海綿城市建設模式。最終,在實現項目功能的同時,全面提升景觀效果;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實現防澇、綠色、環保、節能等多項功能。通過構建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實現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和水安全等多重目標,讓海綿城市建設真正成為經區節能工作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