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說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形成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的系統,讓水資源在城市中的遷移更加“自然”。最近,上城區南星街道美政橋社區老舊小區“海綿城市”改造示范工程即將啟動。
如何改造?
“雨污分流”是其一。也就是將原有雨水管道改造為污水管道,新建獨立的雨水管道,并分別接入相應管網。上城區住建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另外對那些經常堵塞或是年久失修的地下管網,也會進行整修。
像“海綿”一樣的生活小區什么樣?
最大的變化是,改造完成之后,這個“海綿小區”將變得特別能“吸水”。
比如,在小區道路側石處,會開辟盲溝,引導雨水收集。綠化帶中,也會新增蓄水井和配套雨水管道,將雨水收集到蓄水井里。收集到的雨水,就可以用于小區的日常綠化養護。而如果遇到雨量較大,雨水超過蓄水井儲水能力的情況,則可以通過配套雨水管,將雨水引流至市政雨水管網。
另外,原來小區的停車位,大多是植草磚,有些已經破損很嚴重了。以后,停車位將改造為裝配式透水停車場;小區內的部分地面也會改成透水鋪裝。
小區里還新添一個袖珍版的“海綿公園”——利用原有綠地進行改造之后,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可以更有效地匯聚、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并且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花園中,還會種植美人蕉、狼牙根、斑葉芒等親水植物。
根據設計方案,工程將改造美政橋社區的35幢樓宇,涉及5000余戶居民,提升小區雨污水的流動、儲存、再利用的效率。據了解,該改造工程將于9月動工,預計今年年底前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