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重點:
1.內蒙古、陜西喪失使用功能水體比例增加最多。
2.內蒙古和黑龍江省喪失使用功能水體比例在2011-2015年間和2016-2017年上半年均有所上升。內蒙古喪失使用功能水體比例增幅較大,在兩個時間段分別增加了3.5%和3.6%。
3.貴州和陜西2016-2017年上半年出現反彈,喪失使用功能水體比例有所上升。
4.2017上半年喪失使用功能水體比例上升的省份中,內蒙古、黑龍江和江西均未完成“十二五”水質改善目標。
5.要實現2017年目標,內蒙古、黑龍江、陜西和江西4省分別需在2017下半年將喪失使用功能水體比例降低至少4.8%、1.6%、4%和1.3%。
除此之外,吉林、山西、遼寧、山東、湖南、青海、寧夏、廣東、新疆和西藏多省距離完成2017年目標有差距,還須讓喪失使用功能水體至少降低12.6%,2.1%,5.8%,3.2%,1.7%,5.3%,20%,2.8%,0.1%和9.1%。
為什么拖了后腿?
這兩份成績單說明了什么問題?
一、超過一半省份距離完成2017年水質目標有差距,需奮力追趕。這16個省是河北、陜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西、廣東、四川、西藏、吉林、山西、遼寧、山東、湖南、青海、寧夏、新疆。
二、降低喪失功能水體比例將成為大部分省份完成2017年水質目標的關鍵。
三、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福建和廣西5省在2011-2015年、2016-2017年兩個時段內均呈現水質惡化趨勢,值得警惕。
不難看出,包括河北、陜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西在內的幾個省都在不同程度上拖了2017年水環境后腿。那么,這些省份到底在哪些方面拖了后腿?
從前幾輪大力度的中央環保督查結果看,此次被通報點名的省份存在水污染治理工程未有效落實、治理工程不到位、河流湖泊周圍垃圾管理體系混亂等多種問題(詳見附件2)。例如,江西建成的污水處理設備不能正常運作;河北由于治理工程不到位導致部分斷面水質嚴重惡化;內蒙古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標準過低;陜西存在垃圾填埋場向河流直排滲瀝液問題等。
從《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任務進展情況看,分布在廣東、河北等省的18個地表水不達標控制單元尚未完成達標方案編制公開。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100個黑臭水體中,完成整治工程的占44.1%,河北、遼寧等省尚未開工整治比例超過30%。
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造紙、鋼鐵、制革等六個重點污染行業清潔改造完成率達到84.6%,但廣東、四川等6省完成率滯后。新疆等4省工業集聚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完成率低于50%。湖南、內蒙古等省地下油罐更新改造工作滯后。在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方面,江西、內蒙古、廣西、新疆、廣東等省(區)工作滯后。在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上,吉林、黑龍江、湖南等14省(區)未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且關閉搬遷工作進展緩慢。青海、吉林4省(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滯后。
雖說兩份“期中成績單”不能完全反映最終實力和全部情況,但兩次通報的問題和難點已足夠值得問題省份警惕和反省。2017“期末大考”前能否扭轉水質惡化趨勢?能否完成年度目標交出合格答卷?我們拭目以待。最后,為方便全面了解和判斷水質變化情況,建議公開各省國控地表水監測斷面數量。同時,建議公開對無法完成目標省份的追責問責情況,讓目標落地,讓管理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