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河面波光粼粼,幾只白鷺悠閑地在河面上飛,兩岸種著一排排柳樹、樟樹、桂花樹和低矮灌木叢……這是日前在岳麓區學士村排渠看到的畫面。然而,就在2016年,這里還是又黑又臭,甚至影響到周圍居民的生活。自2017年1月開始,學士村排渠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河岸生態得到修復,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2017年,長沙市將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列為“十大為民辦實事”之首。從長沙市住建委了解到,截至目前,長沙市建成區88處黑臭水體整治已完成46處,年內建成區黑臭水體將基本消除。
后湖將進行截污清淤和水生態修復
根據規劃,位于岳麓山腳的后湖將打造成一處主題景區。
“后湖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通過后湖沿岸社區、學生公寓等6個較大的排放口進入后湖。”岳麓區住建局總工室工作人員卓叢權說,目前該局已啟動后湖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工程,即將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后湖的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主要分為截污、清淤疏浚、水生態修復、水道連通和補水與水循環5個環節。“為了從源頭控制污染,首先要將后湖周邊區域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市政管網,然后將湖水抽干,清理掉湖底約25萬立方米淤泥。”卓叢權說,在水生態修復過程中將按照“最大還原,最小干預”的原則,建設潛流濕地,并投放水生動植物,利用其自我凈化功能來維護后湖水體的潔凈,實現水質保護、水生態系統重構與水體景觀的有機統一。
因為后湖原本是一處漁場,由11道堤坎隔成若干小面積池塘,而在此次整治過程中將對所有堤坎進行拆除,使后湖連結成一個500多畝的水域。“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后湖蓄水調峰能力,而且將極大提升城市品質。”卓叢權說,預計11月底前完成清淤、水生態修復工程。
學士村排渠整治長度達4600米
2017年6月底,學士村排渠完成截污施工,排渠整治長度達4600米,通過對污水就地處理、控制點源污染、清理內源污染和修復河岸生態等,恢復了排渠水清堤綠的美景。8月19日,市民張先生反映,過去這里又臭又黑,一到夏天大家都避之不及,現在鳥語花香,吃過晚飯后來此散步十分愜意。
“學士村排渠的水污染主要是附近小區和小學排放生活污水所致,針對附近居民排水,我們在污水入河口處修建集水井進行收集,并將集水井中的管網與象嘴路的市政管網連接。”卓叢權說。
據介紹,這是因為排渠附近部分村民居住較分散,難以對污水集中收集,于是他們采購了5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在小支流設置截污坎,坎內污水抽排至該設備內進行處理后再排放至排渠內,5臺設備日處理污水量能達2000噸。
2018年達到“長治久清”的目標
2017年,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將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列為“十大為民辦實事”之首。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區88個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已有46個完工,剩余42個已開工21個,處于前期階段的21個。
近日,長沙市住建委對對市區部分黑臭水體整治項目進行集中督查,全面推進各區黑臭水體的整治工作。長沙市住建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偉勝介紹,在黑臭水體的整治中,長沙全面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生態保護等新理念,針對已完成的整治項目各責任單位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制定管理維護標準,確保整治效果。接下來,市住建委將進一步研究對策,用工程化措施整治到位,特別是在城鄉接合部黑臭水體整治中,通過拆遷拆違、垃圾管控、生態復綠等手段來徹底解決黑臭水體問題,確保2017年底“初見成效”,2018年達到“長治久清”的目標,為長沙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水環境保障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