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順馳城小區海綿化改造工作接受并通過了市海綿辦專家組的檢查驗收,成為全市第一個完成海綿化改造的小區。
海綿城市的國際通用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通過雨水收集和二次利用,解決城市內澇、倡導綠色生活和構建節約型社會。“海綿”的最大特點是可以迅速吸收和引流雨水,聚集在蓄水池中的雨水經過凈化后,能夠隨用隨取,用于澆灌綠化帶和清洗道路等,實現雨水的再利用。今年以來,海綿小區改造被列入了全市城建百日攻堅戰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區5個小區列入改造計劃。目前,除順馳城小區已經改造建成外,其余4個小區都在有序推進,有兩個小區工程接近收尾。
走進順馳城小區,小區中心位置有一個大型的人工湖,其他小型水系貫穿整個小區。“海綿小區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把雨水留住,我們小區的優勢是人工湖建在地勢最低處,它就成了一個‘蓄水池’。”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說,下雨的時候,雨水會直接流入人工湖,很少出現積水的情況。
不過,只靠地勢高低處理雨水,可不是“海綿小區”的全部“本事”,人行步道鋪設的透水磚、小區天臺的雨水管道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在不少老舊小區,通過天臺雨水管道排放的雨水大多直接流向地面,一旦雨量過大,就有可能造成積水。目前順馳城小區每棟居民樓的天臺雨水管道都經過了改造,距離水系較近的雨水管道直接通入水系,距離較遠的則和其他雨水管道連通。“這樣一來,小區里的雨水管道實現了全連通,雨水最終全部流入人工湖,可以積蓄起來。”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說,人工湖里的并非活水,不能實現自我清潔,工作人員就在里面種了睡蓮,養了魚,實現生態平衡。
積蓄的雨水怎么用?凈化之后隨用隨取,灌溉、清洗都能用。在不少水系的底部,都能看到數根白色水管,從地下延伸到綠化帶里,并裝有噴頭等裝置。“日常的小區綠化用水、清洗路面用水等,我們用的都是積蓄的雨水。”一名負責小區綠化的工作人員說,如果使用自來水,不僅浪費水資源,還會產生一筆不小的開支,“海綿小區”則實現了雨水再利用。據統計,順馳城小區水系面積6760平方米,一次最多可蓄水4260噸。“打個比方,每天不間斷地灌溉綠化帶和清洗路面,加上平時的降水補充,用上大半年不成問題。”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說。同時,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小區物業公司為防止雨水中的泥沙堵塞管道,他們在每個噴頭內部都安裝了過濾裝置,并定期清洗管道。
如果一旦出現特大暴雨,“海綿小區”的雨水排放速度跟不上,會不會導致小區積水“倒灌”? “這一點不用擔心。”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如是說。在小區南門附近,物業公司工程部負責人打開了雨水外排主出口處的井蓋。“我們在這里加裝了一個雨水出口控制總閥門。”他說,平時這個閥門是關閉的,用于留住小區積蓄的雨水,在極端天氣來臨時,開啟這個閥門,即可實現迅速排水,以保小區安全。
“小區里有這么大一片水系,對周圍環境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區物業辦主任張彥超說,“海綿小區”的建成,能夠有效避免內澇等問題,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改善生態環境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