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大雨多,但桂溪公園就算遇到大雨也不會有積水。”成都高新區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其秘密就在于,這個相當于9個人民公園大小的公園本身,就是一個大大的“海綿體”。
走進公園,揭開地磚,只見下面是由三層大小不一的碎石組成的厚達幾十厘米的海綿結構。“有降雨時,能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干旱缺水時,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該負責人介紹,公園海綿道路比普通人行道增加了20%-30%的儲水能力。園內85.3%為綠地,雨水通過綠地自然滲透,另14.7%的硬質鋪裝部分中有70%為透水材料,園區總透水率達95.6%。
去年10月開放的桂溪生態公園,面積約1400畝,沿繞城高速外側而建。據設計人員介紹,公園是一個集海綿城市、多元水景、多樣景觀、市民交流活動和應急避難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綠色平臺。
經過測算,桂溪生態公園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1.5%,即81.5%的降雨可以就地消納和利用。所有雨水進入再循環利用系統,設置在地下的雨水收集池占地860平方米,收集雨水總量為3000立方米,這些雨水最終通過噴灌和澆灌的方式反補到園區的景觀用水當中。而通過引入清水型生態系統和雨水花園技術,構建完善的園區水體收集自凈體系,凈化后水體為兒童戲水區等設施供水;自凈型雨水花園面積達到2萬平方米(3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