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在建德市“美麗浙江,印象建德”水污染環保實踐團的考察任務圓滿收官。

歷時四天,涉及行政轄區面積1022平方千米,實踐團隊亮劍出鞘,直指“水污染”治理現狀,主動采用網絡直播、實地考察等多種綜合實踐方式,在“進德修業,與時偕行”的校訓下,努力打造入基層、辦實事、提素養的團隊形象。
有理想有追求 牢記奮進訪標兵

即便是在江濱公園,似乎也很少有人會去留意眼前這條每天有上萬噸再生水排入的新安江,是如何一路清流東去。
在深夜依舊轟鳴的建德市污水處理廠泵站中,實踐團尋到了答案。建德市污水處理廠實現了從監測、預警、開閉到記錄等全套流程的高度自動化——即使在凌晨,污水凈化也能確保無虞。
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治污水也要與時俱進,建德市蓮花鎮便是污水治理的示范榜樣。從320萬到45萬,從3萬到零,這個驚人的下滑,正是蓮花鎮蛋雞與肉豬的養殖數量,它們的背后意味著畜禽糞便的銳減、河水水質的升級。
目前,蓮花鎮已安設多處360°全方位探頭,并正在投資開發與監控系統聯網的軟件。副鎮長滕新春告訴實踐團:”市領導親自下河游泳,正是蓮花鎮治污水成功最無可辯駁的證明。”
禁養、限養、適養三大區界倒逼蓮花鎮向種植業轉型,生物、監控、科技三大法寶力助蓮花鎮“新安江的后花園”實現。蓮花鎮緊跟時代步伐,正確落實政策,合理運用科技,贏得建德市治理污水的“標兵”稱號,其穩步實踐的經驗、探索創新的精神,值得各方借鑒學習。
有擔當有作為 肩負責任覓源頭

面對污染的水源,團隊溯流而上,徒步5里找到一根涌出污水的管道。抓源頭、立上報,縱使疲累,道阻且長,隊員們遵從內心責任感的召喚,只為還村民一方凈水。

“爺爺,您覺得咱們村的河水清澈嗎?”“清呀,都是黨和國家做的好啊,以前很臟很渾的水,現在都能游泳了。”大洋鎮里黃村、徐店村的采訪調查,令實踐團記憶猶新。當地沿用了小魚治水和生態水池,河流水質常年保持在二類以上。沿河行路,只見溪流清澈見底。
在這里,實踐團張貼海報、向村民宣傳普及水污染知識,也從村民處了解到自來水管時常破裂,導致水污染及額外開銷等問題。
知民意,辦實事,系上下。“保我水源,潔我家園”——朗朗上口的號召背后,是一份摻雜汗水的擔當和更深沉的思考。
有品質有修養 懷揣恒心歷河山

烈日當空,38°的高溫,黝黑的肌膚,一雙雙被老繭和褶皺侵蝕卻緊握撈竿的手,打撈隊工作人員正在與污水進行一場無聲的戰爭。
踏上舢板,扛起撈竿,舀起一筐筐廢渣,實踐團成員有幸體驗了一回三江口打撈大隊的工作。僅僅只是撈了幾網廢渣,就已汗流浹背、雙臂顫抖,此刻,實踐團才切身感受到打撈工作的艱苦、潔凈江水的不易。
移步到乾潭鎮胥江村,實踐隊對整治污水的難度又有更直觀的感受。在村委會主任王乃芳的講述中,隊員們逐漸認識到“治污水”的根本在于“治村民”。
從政策端出發,取締畜禽養殖場、循環利用農田肥水、鋪設專用引污管渠等方方面面,都關系到位于執行端村民的切身利益,需要他們發自內心的配合。胥江村集中火力先做好一部分村民的思想工作,繪制出凈水藍圖的優越一面,進而調動了持觀望和抵觸態度村民的積極性。

印象建德,美麗浙江,防治水污染、保護水資源,爭做六有大學生,金融學子永不停息!正如隊長錢鵬嶸所說:“水污染現象不可能被杜絕,保護水源需要的不是一時的熱血澎湃,而是'鐵杵磨成針'的恒心與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