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由于我市屬于水資源短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地區,隨著季節變化容易出現干旱與內澇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市既要做好日常節約用水工作,又要做好雨季的雨水利用工作。
雨水,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對于有過“缺水之痛”的許昌來說,顯得尤其寶貴。為扎實推進雨水利用及排放工作,2015年8月,我市發布了《許昌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意見》,著力加強水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工作,提高城市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按照《意見》要求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等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了海綿城市創建任務,劃定北至新元大道、南至天寶路、東到魏武大道、西至清潩河,總面積為35平方公里的試點區域,通過建設下凹式綠地、鋪設可滲透路面等有效措施,減少雨水排放量,達到雨水再利用的目的。
“目前,隨著海綿城市的大力建設,我市雨水再利用能力也正逐步增強。鋪上透水磚后,雨水可以通過路面滲透到地下,然后在地下進行雨水的收集和凈化,并再次利用。不像過去路面雨水都是直接進入雨水管網,按污水排放掉,既增加了排污負擔,又造成了資源浪費。”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