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佛山水道千燈湖段大雨后迎來豐水期,河流局部地區綠波重現。
廣東省環保廳數據顯示:2017年1-6月,佛山水道橫滘斷面水質均值達到IV類,西南涌和順大橋斷面達到V類,蘆苞涌獨樹崗橋斷面水質均值為V類,而西南涌下游的鴉崗斷面在2016年底已達V類水質。 “廣州佛山兩地跨界河流污染整治已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玉妹說。
對“不作為”的河長 廣州進行黨紀政紀處分
廣州佛山跨界水污染治理工作也有“欠賬”:部分河流未實現年度水質目標,比如水口水道目前水質仍為劣V類。流域內仍存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總投資過百億元、原計劃2016年全面完工的廣佛跨界16條河流污染整治工程中,目前111個子項只完成55項。
落實“河長制”要“法治”:近半年來,廣州對廣佛跨界流域失職瀆職案件實施問責241人,對7人進行黨紀政紀處分;2017年上半年,廣州立案查處廣佛跨界區域環境違法案件870宗;今年5月,廣州發出第一單水環境問責單。
人大持續監督 讓治河“作戰圖”釘得更牢
“掛圖作戰”需要釘子釘牢,廣東各級人大持續的監督,匯聚多方智慧,讓“作戰圖”釘得更緊更牢。
廣東省人大對跨市域河流污染情況的專題視察今年持續到第9年。近日,新一輪視察后,廣東省人大提出,要將佛山水口水道(豐崗涌)和廣州白海面涌綜合整治列入廣東省人大監督的重點項目,省市縣鎮人大四級聯動監督,建立常態化的督辦機制。人大代表們還提出了不少務實的建議。
“跨界河流污染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河本凈,治污先治人,我們要加強對群眾的環保宣傳教育。”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環保咨詢專家黃本勝建議發揮“人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