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巴南長凼子水庫,猶如一幅山水畫。但以前,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發黑的湖水臭氣熏天,附近居民都不愿靠近。從2014年開始,巴南區對長凼子水庫進行了綜合整治,逐步恢復了水庫的水清岸綠。
2013年,市委、市政府將主城區56個湖庫水環境綜合整治列為重點民生實事,計劃用5年時間,改善56個湖庫水質,并基本形成或恢復良性的水生生態系統,實現水清岸綠。如今,我市已基本完成主城區56個湖庫整治工程,彩云湖、化龍湖等一批湖庫碧波蕩漾,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好去處。
源頭截污
集中整治湖庫周邊排污口
位于九龍坡區華巖鎮共和村的華巖湖,湖邊綠樹成蔭,附近居民喜歡在此散步。
“以前,這個湖有股難聞的氣味,我們走路都會盡量繞開。整治過后,大家都愛到這里來了。”家住湖畔小區和諧居的劉國琳告訴記者。
華巖湖占地面積109畝,由于該湖自身凈化能力弱,市政雨水污水分流不徹底,再加上2005年5月華福路通車后,華巖湖周邊新建了不少小區,生活污水日益增多,讓華巖湖環湖排污管道不堪重負。為了改善華巖湖水質,2014年下半年,九龍坡區開始對其進行綜合整治。
“要改善水質,控制污染源頭很關鍵。”九龍坡區環保局副局長謝軍介紹,目前,九龍坡區已完成華巖湖上游華巖、二郎段的雨水和污水管網分離,并在華巖湖上游鋪裝管網,將初期雨水引入跳蹬河,從根本上解決了污染源問題。
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在湖庫整治過程中,對56個湖庫流域地下管網進行了一次“大清理”,湖庫周邊排污口得到集中整治,全市還完成了約156公里污水管網的新改建及修復工程,湖庫入水水質得到了有效提升。
改善水質
湖庫已基本消除黑臭現象
現在每天去大渡口公園繞著翠湖走幾圈,是陳國昌老人的習慣,“植物多,環境好,走起來心情舒暢。”但公園旁邊的老居民都知道,以前的翠湖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水質不好,發黑發臭,一池污泥。”
翠湖的改變也是從兩年前開始。2015年以來,大渡口區以“截污、消除黑臭、改善水質、打造景觀”為目標,因地制宜編制“一湖一策”整治方案,采取防滲加固、植被修復、水生植物栽種、生態補水等措施,對區內湖庫等地表水環境進行全面治理,力求徹底消除湖水黑臭,全力打造碧水環境。
“目前,翠湖水質提升項目的基礎工程已完工,景觀噴泉系統還在建設當中,預計將于明年春季全部竣工。”大渡口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翠湖水質提升工程包括七個方面的措施:生態基礎處理系統建設,初期雨水處理系統建設,淺水區生態系統構建,南湖清淤工程,景觀噴泉系統建設,排水及補水工程。通過以上措施,建立湖庫自身穩定的水生生態系統,科學、合理地改善湖庫水環境,整治后的翠湖水質將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如今,主城區56個湖庫除新華水庫正在加快推進整治外,其余湖庫均已消除黑臭現象,水生生態系統基本構建,湖庫水質保持穩定。翠湖、彩云湖等湖庫都已水清岸綠,成為周邊居民散步休閑的地方。
長效管護
建立湖庫水環境綜合整治鞏固機制
綠樹成蔭,湖水清澈,如今渝北區寶圣湖街道轄區內的果塘湖成了周邊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以前湖水是墨綠色的,到了夏天,陣陣臭味隨風飄散,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的居住環境。現在好了,政府給果塘湖徹底換‘血’,水清了,味兒沒了,我們的鼻子再不用受罪了。”家住附近小區的市民張明芬感嘆。
為了改善果塘湖水質,渝北區先后投入360余萬元,采取污水管網修復、垃圾清運、生態修復、水質更換及淺水區生態系統構建等整治措施,完成了果塘湖水質提升工程。同時,渝北區專門為果塘湖湖庫管理部門落實了編制、資金,成立了公園管理中心,建立長效機制,將果塘湖納入區公園管理中心日常維護管理,有效確保了果塘湖水質的穩定與湖岸周邊的整潔。
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在主城區56個湖庫整治過程中,我市各區明確了湖庫管理機構、人員、制度,加強了日常巡查和維護,定期開展了湖庫水質監測預警,建立了湖庫水環境綜合整治鞏固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