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重拳治水。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水共治”,強力實施重污染流域綜合整治、城鄉建成區黑臭水體綜合治理、良好水體保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病害整治、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等工程,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昨日下午3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由市水務局局長陽昌壽、市經信委副主任鄭中禮、市環保局副局長林建良,對《實施“成都治水十條”推進重拳治水工作方案》(簡稱“成都治水十條”)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和解讀。成都晚報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日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分別審定通過了成都治水十條,即將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作為成都現行治水政策的加強升級版,成都治水十條結合河長制管理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就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三大關鍵治理領域,提出了針對性強、治理力度大、時效性高的十條“重量級”舉措。
生產用水
未來三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18萬噸/日
“成都治水十條”明確我市要推進雨污分流全覆蓋,加大生活污水處理廠擴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我們制定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18萬噸/日,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能力230萬噸/日,新建污水管網625公里,改造老舊管網420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網166公里,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71萬噸/日,新建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610噸/日。”市水務局局長陽昌壽表示,通過三年建設,將全面提升我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市經信委副主任鄭中禮表示,成都將加快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及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建設,下一步將對全市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配套管網現狀進行全面排查,并結合排查情況制定項目推進計劃。同時,與各區(市)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簽署目標責任書,明確時間、質量、能級要求等,“會同市環保局,將全市已投運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納入市環保局在線監測系統。”據他介紹,工業園區外各鄉鎮嚴禁新上工業項目,減少新的不達標工業污水排放,同時開展對工業園區外現有工業企業開展清理排查,堅決關閉“三無企業”。對不具備條件建設工業污水處理廠的鄉鎮工業企業,制定關閉和調遷計劃,有序搬入工業園區集中發展;對于由于歷史原因,工業企業比較集中,并有條件建設工業污水處理廠的園區外鄉鎮,督促指導區(市)縣加快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并納入全市在線監測。
生活用水
李家巖水庫今年啟動大壩主體施工
作為“成都治水十條”在三大重點板塊之一的生活用水治理領域,“成都治水十條”明確要實施飲水安全保護工程,推進李家巖“第二水源”建設,規劃建設“第三水源”。“根據計劃,今年,李家巖水庫工程將啟動大壩主體工程施工,明年將啟動引水涵洞工程建設,后年將基本建成李家巖水庫引水涵洞工程。”市水務局局長陽昌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李家巖水庫的主體工程建設將在2020年基本完成,當年也將完成李家巖水庫環保工程工作。
“為了充分挖掘我市水資源利用潛力,優化調配水量,全面提高我市供水能力,我市規劃建設的 第三水源 三壩水庫今年將啟動前期工作。”陽昌壽告訴記者,三壩水庫已經列入全國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設項目,“預計2020年完成項目立項審批和初步設計報告編織,2021年完成前期工作,具備開工條件;到2022年,按計劃有序推進三壩水庫建設。”
“成都治水十條”明確,要加強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2018年底前縣級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質預警自動站。“近年來,市財政投入1000余萬元建成了水六廠和水二廠、五廠飲用水源地防護工程及應急設施;并從2012年起,每年安排6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郫都區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市環保局副局長林建良表示,為進一步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從2017年至2021年,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標準,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整治力度,開展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質自動站建設。
生態用水
基本建成二仙橋等海綿型公園綠地示范項目
成都依水而建,如何讓碧水清流常伴市民身邊?“成都治水十條”列出了強力整治296段黑臭水體任務清單。“根據計劃,今年將完成城市建成區5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陽昌壽表示,目前綜合治理基本完成,經水質檢測,有48段達標,還有5段因為周邊小區院落內部管網問題等,影響了治理效果,將加強監督、整改,確保年底前完成目標任務,“2018年完成郊區(市)縣120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任務;2019年完成郊區(市)縣剩余12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任務;2020年開展已治理黑臭水體 回頭看 、水質監測、公眾評議調查等,查漏補缺,鞏固提升,確保治理成果。”陽昌壽告訴記者,到2022年,全市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對于市民關心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打造海綿城市,“成都治水十條”也作出了具體的安排規劃。“今年6月底前編制完成《成都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設計文件編制規定及審查要點》,按照海綿城市理念,建成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一期31.5公里,完成三環路綠化帶改造項目,基本建成杉板橋、二仙橋、圣燈公園、海濱公園、鹿溪河生態區建設項目等海綿型公園綠地示范項目。”陽昌壽表示,到2020年,初步形成340公里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到2021年,地下綜合管廊建成不少于200公里。此外,還將與規劃、建設等部門及相關區(市)縣盡快啟動七條生態廊道的建設工作。
2017年主要治水目標
強化生產用水治理,嚴控污染源
1啟動彭州市縣城產業園、麗春產業園,蒲江縣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等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
2啟動新都區工業東區污水處理廠,金堂縣工業區污水處理廠、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污水處理廠,崇州市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溫江區科技園污水處理廠、永盛污水處理廠等工業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建。
3全市工業聚集區建成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4啟動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馬河流域3832家(戶)畜禽養殖場專項治理。
5限期關閉禁養區畜禽養殖場,規范整治適度養殖區畜禽養殖場,整治后的畜禽養殖場實現養殖污染“零排放”。
6對市域范圍內首批排查出的1760家洗車場、1416家餐飲店、458個農貿市場、216家洗砂場、217家攪拌站、5305家“小散亂污”企業、4055家“農家樂”等,進行全面梳理、建立臺賬,制定年度治理方案,啟動治理工作。
強化生活用水治理,保障水安全
1李家巖水庫工程啟動大壩主體工程施工
2將啟動三壩水庫建設項目前期工作
強化生態用水治理,還兩江清水
1完成城市建成區5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2完成郊區(市)縣243段黑臭水體治理方案編制,啟動工程措施建設。
3啟動對毗河(含青白江、長流河)、西江河、府河(含沙河、陡溝河、洗瓦堰、秀水河)、江安河、楊柳河(含白河)、新津南河、鹿溪河等7條重點流域實施綜合治理。
4建成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一期31.5公里,完成三環路綠化帶改造項目,完成錦江軸天府綠道概念規劃及實施方案并有序啟動,基本建成杉板橋、二仙橋、圣燈公園、海濱公園、鹿溪河生態區建設項目等海綿型公園綠地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