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將于近日實施。記者昨日從市水利局了解到,相比2014年出臺的《廈門市實施“河長制”工作意見》,新的實施方案可以說是“河長制2.0升級版”,必將對全面提升我市水環境質量起到更有力的推動作用。
2014年10月以來,結合溪流污染整治、小流域綜合治理,我市全面建立和實行了市、區、鎮(街)三級“河長制”,形成了可借鑒、可推廣的“廈門經驗”。兩年多來,島外各大溪流的觀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由過去的水體臟臭、垃圾處處、水葫蘆遍布轉變為水面整潔、河道通暢,城鄉環境得到了全面提升。
近日,記者在翔安區新店鎮西林橋附近的九溪河段看到,溪水緩緩流淌,水面整潔、水體青綠,河岸兩旁田地里的農作物正抽枝散葉,長勢喜人,岸邊還有坐著小凳垂釣的釣客。西林橋兩端各立著一塊河長制公示牌,清楚地注明河長、河段長的姓名和職責、管轄的范圍,以及各類監督、舉報電話。老柳身穿橙色的救生衣,和幾個老伙計一道,沿著九溪邊的田埂巡查。他們雙手都握著一個足有3米長的長柄大抄網,目光始終對著九溪水面,一發現水面有垃圾,就立即伸出抄網撈上岸。
老柳是新店鎮的專職溪流保潔員。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巡查、清理西林橋段的九溪河道,不但發現水面有漂浮垃圾要及時清走,岸邊有生活垃圾也要盡快處理,靠近河道的池塘、水庫也在保潔范圍內。在河道窄一些的河段,他用抄網打撈垃圾,在河道寬的地方,他還要坐上泡沫塑料制成的小船,到水中央打撈垃圾。“兩年前,這里滿是水葫蘆,水都是黑的、臭的,誰也不愿意靠近。”老柳告訴記者,兩年來,九溪的變化非常大,現在水葫蘆絕跡,水清岸綠,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河邊垂釣,天氣熱的時候還有人下河游泳。
新店鎮副鎮長鄭昆喬介紹,新店鎮轄區內有12條溪流,總長度達87.7公里。像老柳這樣的專職溪流保潔員全鎮共有21人,鎮里還設置12名溪流專管員,每人負責一條溪流的日常巡查工作。通過生豬退養、農村污水處理等綜合治理手段,加上河長制的落實,九溪發生巨大變化,基本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
市水利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河長制”就是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河段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和管理保護,并接受考核。廈門在推行“河長制”的過程中,創新管理機制,出臺了《廈門市溪流養護管理辦法》,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以“河面無漂浮物、河中無障礙物、河岸線無污水直排和無垃圾”為標準,安排專業養護隊伍,明確養護責任,由河段長負責監督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確定溪流養護隊伍32家,九條主要河流465.1公里均已明確養護責任。溪流養護實現全覆蓋,溪流保潔率達到100%。
通過各區政府、市直相關部門共同努力,溪流總體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溪流中污泥、水面漂浮物和岸邊垃圾得到清理,亂倒亂占現象得到全面遏制,溪流污染源得到初步控制,水體惡臭也有所減輕。下一步,水利部門還考慮與科技部門合作,采取生物處理的方式,對島外溪流水體進行生態修復,使水體中的水生植物、水生動物能夠良性循環,生態鏈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