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環保局副區長余國東對《規劃》進行解讀。
在今(24)日舉行的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新聞發布會上,市環保局副局長余國東介紹,《規劃》確定了4大類14項約束性指標,并確定了4大類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2386億元。
約束性指標方面,森林增長、長江干流水質、空氣質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凈增建設用地總量等8項指標,已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約束性指標。
其中,長江干流水質要求保持Ⅲ類,主城區PM2.5濃度47ug/m 、下降17.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化學需氧量下降7.4%、二氧化硫下降18%、氨氮下降6.3%、氮氧化物下降18%、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下降10%。其余6項指標均為《國家“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相關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
同時,圍繞目標、任務和重點領域,儲備生態保護和修復、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和低碳發展、生態文明能力與社會行動體系等4大類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2386億元,占全市“十三五”GDP的2.3%。這些重點項目是在各相關專項規劃及各區縣各部門提供的基礎上,經過反復對接、篩選確定的,由有關部門和區縣政府按職責,分別予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