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這是南湖區生態環境建設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跨行政區域交接斷面平均水質穩定在Ⅲ類水,實現“三級跳”;空氣優良率提高10%,PM2.5平均濃度下降17%……在2016年生態環境報表中,南湖區環境變化令人欣喜。
面對生態環境改善持久戰,是什么為全區生態環境增添了改善加速度?南湖區又在哪些方面亮出了新變化?
精彩答題:
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
潺潺的河水,清新的空氣,很難想象,這條數年前還是臭河的方升橋港已脫胎換骨,去年年底從去年年初的Ⅳ類提升到Ⅲ類水。正如由橋村黨委書記魏良所說,近年來通過“三改一拆”、河道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實施,不僅方升橋港兩側無畜禽養殖直排口,河道整潔美麗起來,也為河道水質改善積蓄了量變到質變的力量。
特別是去年方升橋港又增添了銅錢草等水生植物,周邊居民房前屋后大量進行環境整治、開展優美庭院建設,方升橋港已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目前,河岸兩側還在進行綠化提升,今年沿方升橋港還將建設綠道。
方升橋港的變化,只是南湖區水質改善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去年南湖區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時隔10余年再現Ⅲ類水,并呈現改善擴大態勢,全年12個月區域交接斷面水質考核首次實現月月優秀,且從6月份開始平均水質穩定在Ⅲ類水。
數據背后:
水質的全面改善,是近年來“五水共治”持續推進的結果。
去年,在清淤145公里河道、提升三河管護標準、完成嘉興工業園區東區改造和54家重點企業整改、散養戶全面退養、生活污水重建管的基礎上,南湖區全面實施精準治水。
進一步完善區、鎮、村三級河長全覆蓋的管理網絡,實施農村垃圾直運新模式、充分運用保潔監管數字化監控,提升“四位一體”保潔基礎提質提效。全年,南湖區共投入6.79億元實施了21個治水項目,保障了“五水共治”良性推進。
水質監測預警是精準治水的重要手段,在市考核斷面預警、32條區級河長河道預警監測體系的基礎上,去年全區又新增骨干河道預警點50個、村級河道預警點67個,累計監測點位達到251個,設立水質公示牌,形成南湖水系“心電圖”,這些都為全區水質實現“靶向治療”奠定了堅實基礎。
精彩答題:
生態環境“顏值”大漲
路面坑洼、下雨積水、綠化臟亂……這些問題對柵堰新村的居民來說,在去年已經不去一復返了。隨著管道雨污分流,主干道拓寬到近2米,新增500多個停車位等,柵堰社區北片改造工程,讓社區面貌“顏值”大漲。
不只是柵堰社區北片,安樂路市政府宿舍、建設街道建南公寓等多個老舊住宅區改造工程均已完成。隨著去年18萬平方米老舊住宅區改造完成,81條小街小巷整治、8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47幢危舊房改造完成,130.7萬平方米違章建筑拆除,315.8萬平方米“三改”完成,南湖區城鄉環境明顯改善。
數據背后:
去年,南湖區把“三改一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作為政府重點工作,舉全區之力,合力推進,通過不斷整治,城鄉環境全面改善。
南湖區堅持做好“拆改、建設、管理”三篇文章,“公鐵”沿線環境全面整治,56個違章經營性碼頭全部關停,有效推進了城鄉環境面貌提升。博海路地塊順利出讓,凌公塘公園至湘家蕩綠道全線貫通,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啟動,加快了城鄉建設步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美麗鄉村第二批11個示范點加快建設,鳳橋鎮“世外桃源”最美村落群建設列入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為全區生態環境提升增添了一抹亮色。
報表點評:去年一年,南湖區生態環境的改善令人驚嘆,既是近年來全區努力開展環境整治的結果,同時也為今后南湖區持續開展環境整治堅定了信心,只要痛下決心,環境改善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