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玲公園景色。如今的常德,只要有水的地方,都進行了凈化處理,長滿了多種多樣的水生植物,水質也大為好轉。

白馬湖公園美景。
常德最大的市情是水情。該市從2015年起推進“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水文化、水資源”五位一體建設,實施多種生態系統凈水、儲蓄雨水循環利用,并將城市的歷史和文化與水融合,讓危城之水變為美城之水
湖南常德擁有聞名中外的桃花源景區,也是一座水濱城市。枕長江、倚洞庭;沅江、澧水穿城過;穿紫河、柳葉湖城中流。常德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憂患也曾是水患。從2015年開始,常德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推進城市“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水文化、水資源”五位一體,提出“水安、水凈、水親、水流、水游、水城”建設目標,傾全城之力,實施活水、凈水、蓄水、排水、親水五大工程,變危城之水為美城之水。2017年新年伊始,記者在湖南常德見證了一幅百姓倚水安居的美好畫面。
河湖美化城市
在湖南常德穿紫河畔登上全景透明的水上觀光巴士,隨水蕩舟,明清風格的大小河街、異國風情的德國小鎮、古色古香的風雨橋……如畫卷般一一舒展開來。
有誰能想到,腳下這彎河曾是當地有名的臭水河。武陵區紫橋小學老師陳瑛的家就在穿紫河邊。對于過去的穿紫河,她記憶很深:“前些年,水是臭的。一到夏天,我們都不敢開窗,真是苦不堪言,只想搬家。而現在啊,美得就像畫一樣。”
從前的穿紫河,密密麻麻分布著118個排水口。直排河中的雨污混合水,不僅使河水變黑發臭,也使河床越淤越高。現在,穿紫河沿岸建起8個新型雨水泵站,沿岸的118個排水口被全部截流。經過改造的穿紫河,不僅干凈了,還消納著城區的超量雨水。
漢諾威水技術總監鄭能師告訴記者,穿紫河沿線的碼頭泵站,都生長著蘆葦。“可別小看這些蘆葦,它們是生態濾池。”鄭能師說,蘆葦下布滿了天然濾料、松散石塊、滲水管、導流管等。從泵站提上來的雨污混合水,經過這片生態濾池后,就可直排穿紫河。
解決水清問題,只是第一步,還要解決水美的問題。市委書記王群認為,水之美,不但體現在清澈地流淌,還要承載著歷史和文化。
2016年10月,穿紫河畔的大河街、小河街從沈從文的筆端走出,從老常德人的記憶里復活。吊腳樓、青磚瓦、麻石路面,讓人想起曾經的家園;洋味十足的“德國小鎮”也搬到了穿紫河畔,讓人誤以為漫步異域街頭;浪漫溫馨的“愛情島”也建在了穿紫河畔……當年盛名遠播后來湮沒無聞的“西街”,亦隨水靈動起來。
不僅如此,面積220多畝的濱湖公園湖泊也面貌一新。幾年前,這里是一湖臭水,蚊蟲蒼蠅撲面。為凈化水體,常德市投資清除了淤泥,引種了水生植物。冬日里,公園的湖泊長滿了金魚藻、狐尾藻等水生植物,占據了近半個湖面。水下也充滿生機,活躍著烏鱧、鰱鳙、湖螺、湖蚌等,為改善水質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到了夏天,湖泊里則生長著可以凈化水質的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苦草等。
如今的常德,無論穿紫河、護城河,還是公園里的湖泊、小區里的水塘,只要有水的地方,都進行了凈化處理,長滿了多種多樣的水生植物,水質也大為好轉。
雨水滋養城市
走進武陵區落路口社區天源星城小區,由水池、噴泉、小溪組成的一道景觀,占據了小區的中心地段。水池里小魚游弋,噴泉隨樂輕舞。“用的都是天上水!”社區書記李芳介紹,不遠處的籃球場下,便藏著一個150立方米的大水池,專門用來收集雨水。除此之外,小區內還增加了植草溝、道路環保雨水口、雨水花園、水生態修復系統等過濾體,可有效沉淀和凈化雨水。經過多重過濾,快排變成了緩排,雨水得到凈化,并存進儲水箱、景觀水池,循環利用。待需要時,便將蓄存的水替代自來水用于景觀補水、綠地灌溉以及居民的日常清潔用水,水在小區“活”了起來。
除了水,“活”起來的還有小區居民的心。以前,落路口社區所在地是“臟亂差”的代名詞。不少居民還記得這樣的畫面:筒子樓的過道擺滿鍋碗瓢盆、讓人捂著鼻子排隊的老式公廁、狹窄破舊的危房、一下大雨就水漫金山的街道。經過棚改,落路口社區如今一派現代家園景象:整齊亮麗的樓房、錯落有致的園林、時尚的社區免費書吧……“現在,這里老百姓幸福指數猛增呢。”李芳說。
除了天源星城小區,泰達潤景園等小區都應用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
常德的城市道路也啟動了海綿城市建設模式。紫菱路西段,是海綿型道路建設示范工程。一塊塊3寸見方的小石塊,整整齊齊鋪在道旁,石逢間填滿了碎石和粗糙的沙礫,專業術語稱之為彈石鋪裝,地磚之間的碎石縫隙是雨水自然下滲的通道;人行道上的植草溝里花草蔥綠,使用了粗砂層與透水混凝土的新技術,不再是以前的黏土栽種。種植的花草都是耐水植物,能夠就地吸納和凈化雨水。雨水強度超過其承載能力時,彈石鋪裝地段與植草溝邊上的溢流口就開始發揮作用,將路面雨水緩慢地向道路排水管網引流,既不會讓路面產生積水,也不會因雨水大量快速進入排水管網而引發各種問題。
如今,常德已全面完成恒大華府等55個海綿型院落建設,全面完成武陵大道、洞庭大道、柳葉大道、常德大道等60條海綿型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工程。
城市將雨水循環利用,蓄積雨水用于綠化澆灌、景觀水體補水和城市道路清洗保潔等,借自然之水滋養城市。
2013年,初到常德履職的市委書記王群就為一城好水傾倒,即興賦詩:四面桃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他表示,要讓水與城完美融合,讓這里的人們感到“白天是世外桃源,晚上是夢里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