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2016年實行‘河長制’,投資1365萬元建起了壩長132米的澧河蓄水壩,形成了2公里的水體景觀,正在實現‘水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山中,人在畫中’的目標。”1月4日,方城縣拐河鎮澧河煙雨迷蒙,該鎮黨委書記關宏宇正在向全縣鄉鎮(街道)重點工作觀摩人員介紹澧河的美麗畫卷,這是該縣實行“河長制”帶來的新景象。
2016年,方城縣按照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修復“三位一體”的原則,對縣域白河、桐河、趙河、潘河、礓石拉河、甘江河、澎河、澧河等8條主要河流建立“河長制”, 成立“河長制”辦公室,“河長”分別由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主要領導擔任,并明確“常務副河長”、“副河長”及縣直聯系單位。8條河流的二級支流根據流經鄉鎮確定鄉鎮級“河長”,由所在鄉鎮主要領導擔任。
該縣實行“河長制”一年來,加大巡河力度,強化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的監控,實行環保、水利、公安等部門聯動機制,對白河、甘江河等重點河道進行專項整治,遏制非法采砂,維護河道秩序;對趙河、澧河等河道進行綜合治理,開展水美鄉村創建,趙河鎮已被河南省水利廳公布為“水美鄉村”,“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