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搭建國內外海綿城市投資、建設企業最有效、最直接的合作交流平臺,推動國內外海綿城市發展,服務好國內海綿城市建設和行業企業發展,2016國際海綿城市建設論壇暨第十四屆泉州市科協學術年會于12月25日在泉州舉行,本次大會以“讓城市不再看海”為主題,海內外30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根據國辦發[2015]75號文件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每年在直轄市投入6個億、省會城市投入5個億、其他城市投入4個億以上,目前,全國已有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方案。
泉州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洪自強指出,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積極推進福建省“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專門就推進泉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召開專題會議,編制《泉州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本次會議從海綿城市建設研究成果與科技創新、建設與城市規劃、投資運營和工程實踐,系統地闡述了海綿城市建設在不同階段需要解決和注意的問題,必將為泉州“海綿城市”試點工作提供更具創新性的思路,有力地促進泉州海綿城市建設的步伐。
據了解,本屆論壇以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迫切需要為背景開展,會議邀請20余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分別從海綿城市建設科研成果與技術創新、建設與城市規劃設計、投資與運營管理及國際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工程實踐入手,引入科學創新理念,環環相扣、面面俱到,從技術到政策、從管理到方向全方位的展示海綿城市。本次大會從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城市建設代表模式經驗介紹、城市建設經驗的借鑒與運用、建設理念與實施系統、城市雨洪系統與海綿城市、水生態系統與海綿城市、設施與海綿城市、城市市場化與產業化之路、海綿城市與城市運營管理系統、PPP模式的建立做一個系統的整合經驗分享與項目對接,系統地闡述我國海綿城市建設途徑和未來發展規劃。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作為本次論壇的承辦方,該校常務副校長林東在會上表示,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秉承“知行合一”校訓,致力于培養強能力、能創新、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長期從事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科學研究和材料生產工作。此次研討會通過海內外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的交流,系統的闡述了海綿城市建設在不同階段需要解決和注意的問題,為海綿城市在我國的大規模建設提供可行性研究基礎,推動國內海綿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也為企業搭建最有效和直接的合作交流平臺,致力于打造真正實現“讓城市不再看海”的海綿城市。不僅僅是建筑行業的標桿,也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又一座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論壇面向全行業征集論文,經評審合格的優秀稿件收錄會議論文集中,此次共征集會議論文33篇,會后將正式出版發行,同時邀請國內外20余位知名專家參與會議報告交流,會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當天開幕式上還進行了“第十四屆泉州市科協學術年會的頒獎活動”,共有19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第六屆泉州青年科技獎”,10位基層科技工作者獲得“第四屆文創科技創新獎”。
本屆論壇由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與福建省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泉州信息工程學院與群峰智能機械股份公司聯合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