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育才橋下,是一條叫地洋漕的末端河漕。由于河水清洌、河岸綠植茂盛,河道周邊已成為附近居民鍛煉休閑的首選之地。然而,三年前這還是一條黑臭河,經常令周邊居民不敢開窗。“地洋漕的變化始于三年前啟動的治水工程,如今同批治理的內河水質都有了明顯提升。”市城管局內河管理處相關人員說。
地洋漕是翠柏河的支流,長約350米,寬13米,水深1.5米左右,以前河水長年處于污染狀態,特別是夏季,河水經常發黑、發臭,成為周邊居民投訴的重點。
2013年,在開展常規截污疏浚的基礎上,市城管局組織各區內河管理部門將地洋漕等38條內河82萬平方米水域納入全市首批水質日常維護提升項目,采取政府依效購買服務的形式,委托專業環保企業,通過微生物治理、曝氣充氧、水生植物種植等生態科技手段,對河道進行為期三年的養護管理。
如今,地洋漕的水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住在河邊的李阿姨說,河水變清,水草變密,魚兒也多了。從水質監測數據看,地洋漕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主要指標原來是劣Ⅴ類,現在已基本達到或接近Ⅳ類水體要求。
內河管理處委托同濟大學對38條內河的水質改善效果進行了分析與評估。水質監測結果顯示,經過維護,水域化學需氧量平均下降43.3%,氨氮平均下降53.0%,總氮平均下降48.9%。河水透明度與總磷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其中總磷平均下降54.0%,透明度平均提升14厘米。
“檢測情況表明我市城區內河有機污染相對較輕,黑臭現象基本消失。但氮、磷元素含量仍較高,呈富營養狀態。”內河管理處專業人士說,明年水質提升目標將轉向解決河道水體富營養化問題。
三年來,我市摸索出一整套水質治理經驗,采用了微納米氣泡、人工造流曝氣、有益菌水體修復等一系列國內外先進甚至頂尖的治水技術。下階段,內河管理處將聯合同濟大學,對當前的水質治理技術進行全面整理分析,梳理出一批適用于寧波城區內河的治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