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市民關注的三環路擴能提升工程將在下個月啟動綠化景觀工程的建設;而目前,三環路上首個景觀示范段已經完成。
引入海綿城市理念
建設首批大型“雨水花園”
據三環路擴能提升工程業主單位——成都交投集團路橋經管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三環路上已有較好的綠化本底,但尚待梳理和提升。結合此次擴能提升,將會引入海綿城市的理念,不僅要讓三環路綠化的“顏值大增”,還要具有海綿城市的“內涵”,打造出“最美三環路”。
“研究表明,成都市降雨空間分布不均,西邊多年平均雨量比東部區域更多,西部和中部區域的滲透能力比東部區域更強。規劃部門建議在實施海綿城市時,采取 西部結合河道及綠地規劃行泄通道,加快區域澇水排出;東部根據雨水集水區規劃海綿公園,增加對區域雨水的消納作用,緩解周邊區域內澇 的方式。由于三環路是一條環狀道路,正好可以體現出這一特點。”該負責人表示,三環路的綠化條件很好,在此次綠化打造中,將計劃設計建設我市首批大型的“雨水花園”,同時突出節點景觀的視覺效果。“此次三環路將提升綠化景觀設計品質,實現 城中見景、景中見城 。而不管是雨水花園,還是節點景觀,我們都希望能體現出親民、親綠、親水的特點,讓群眾能融入其中,享受美景。”
首個示范段亮相
林疏草綠 綠道鑲嵌
“梳妝打扮”后的三環路綠帶,會有怎樣的“容顏”?從已經完工的三環路工程示范段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該段示范段位于三環路鳳凰立交橋與川陜立交橋之間,北三環內側,僅有100多米長、50米寬。只見疏朗通透的樹林間,是綠意盎然的草地。枯黃的楊樹葉子隨風飄下,落到草地中,最終化為來年的春泥。草地上還建設了蜿蜒的綠道。示范段上種植了六七排植物——機動車道上有用作隔離的小葉榕;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有用作隔離的女貞;再往外走,分別是刺桐和白楊林等喬木。這些喬木一排比一排高,充滿了錯峰式的觀景效果,很有層次感。
不僅是高大喬木,這里還種了各種花樹,如三角梅等。“清除雜草、灌木,還綠地于民。同時通過適當移栽和修剪,輔之以少量草花,改造后形成 疏林草坪 ,通透性大大增強。全線還將貫通綠道,同時增加必要的便民設施,形成市民休閑和鍛煉的 環城大公園 。”隨行的成都交投集團路橋經管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打造“最美三環路”
下月啟動綠化景觀工程
記者從市建委了解到,按照目前的工期安排,三環路擴能提升工程下個月啟動綠化景觀打造,2017年4月基本完成綠化景觀提升、非機動車道和綠道貫通改造;2017年4月全面開展主體工程建設,2018年8月建成“最美三環路”。
在提升景觀生態功能方面,將按照“喬木修枝、灌叢清理、植草覆綠、增花添彩”的原則,保護和提升現有三環路全線綠化景觀,形成“疏林草坪”,還綠地于民,呈現“花重錦官城”,努力打造“最美三環路”。全段輔道最外側的非機動車道,外移到以前的人行道上,兩條道路之間則重新修筑一條寬約1米的綠化帶,里面種植有草坪和行道樹。草坪和林間有一條蜿蜒的綠道,而這正是由市建委精心為行人打造的“林蔭步道”,讓市民可以徜徉林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工程中非機動車道路面將主要采用工廠預制構件,現場裝配式施工,既可保證現狀電力淺溝不遷改,又可減少碳排放等污染源,還能有效提高工程質量,降低造價;施工過程中將損壞的混凝土路面加工處理后作為基層使用,實現建筑材料垃圾再生利用;將專設中水回用灌溉系統,服務于綠化澆灌。
項目背景
三環路全長51.1公里,道路規劃紅線80米,兩側規劃綠線各50米;主線雙向8車道,為全封閉城市快速路;輔道為雙向6車道,并設有非機動車及人行道。2002年10月,三環路正式建成通車,2011年9月,三環路主車道路面整治完成。由于多年以來未系統性改造,存在諸多問題急需解決。此次三環路擴能提升工程將打通斷點,疏通瓶頸;提升交通轉換功能;升級公交系統;完善人行過街系統;完善智慧出行能力;徹底分隔機非車道;提升景觀生態功能;完善人性化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