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在鎮海一水泥制品企業內,一座900立方米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建造完成,這是目前寧波市最大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初期雨水指的是降雨初期的雨水,因其溶解了空氣中的酸性氣體、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等,降落地面后又會沾染地表污染物。一些工業區的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甚至超過了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這些雨水直排入河道后,會給水環境造成較大污染。
針對這一問題,工業大區鎮海對轄區內13個工業園區、1000家企業開展了雨污分流改造,特別針對工業企業內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制定了整治方案。這也是全省首個全面治理工業園區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縣(市、區)。
“我們的廠區有250畝,按照鎮海10年最大暴雨量均值計算,這個收集池可容納污染區域15分鐘內的降水。”水泥制品企業負責人沈宏輝說,改造后覆蓋全廠的明溝暗渠共有2000多米,同時還修筑了各類處理池、沉淀池、回用水池,建成了完整的雨污水分流和中水回用系統。而這套經過專業市政和環保處理設計的系統,就像人體內的代謝體系,讓企業各種水體“分道揚鑣”。
“流過廠區地面和屋頂的雨水,經過隔油沉沙的處理,能夠去除水泥漿、粉塵、鐵銹、油污等,變為可用于生產的中水。”沈宏輝說,目前企業生產用水全部來源于此,每年可節約數千噸的水資源成本。
記者在同一工業園區內的一家電池企業看到,該企業正在填埋管道。“我們要埋設300米的初期雨水管、500米的生活污水管,增加160米的工業污水管。”企業總務部經理干曙浩說,野馬電池雨污分流的投資額預計達到120萬元,“要建一個5噸的工業污水處理池和一個48噸的初期雨水處理池。”
經過前期調研,按雨水受污染的嚴重程度、企業場地條件等,鎮海設定了三種初期雨水處置辦法:企業雨水基本無污染的,隔油沉沙后直排或進入雨水管網;污染不嚴重或無場地建收集池的,通過自動棄流裝置控制,經過簡單處理定量排入污水管網;污染嚴重且有場地建收集池,對初期雨水進行定量收集,并利用自動控制提升系統進行預處理,再排入污水管網。
目前,鎮海已經有300家企業納入了設計進度,其中200家已經完成設計,100家已經動工改造,52家竣工。按照計劃,到2018年3月此次改造全部完成后,鎮海將實現企業污水管網覆蓋率、企業內部雨污分流率均達到100%,工業廢水處理率保持100%,成為污水零直排區。
此次工業園區雨污分流改造過程中,政府將承擔配套基礎管網建設、企業內部雨污分流改造設計、工程監理等費用,企業自行承擔內部雨污分流改造建設費用。預計雨污分流改造將累計投入超過10.9億元,其中財政投入6.9億元,企業投入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