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是第一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之一,建設還處于不斷摸索的階段。“國際上,有沒有類似的城市建設理念或經驗可供借鑒?”“嘉興的海綿城市技術路線到底該如何理解?”對于海綿城市建設,不少市民心中有這樣的疑問,昨天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向有關專家進行了咨詢。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由來已久
“海綿是一種比較形象的說法,是把我們的城市比喻成海綿,但這種城市建設理念并不是現在才有的,在國外早已經推廣,包括我們的老祖宗也運用過這樣的建設手段。”嘉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綿城市研究(評估)中心主任王賢萍曾在不同場合這樣表示過。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由于各國語境不同,對海綿城市的叫法也不盡相同,在美國叫“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在澳大利亞叫“水敏感城市”,在英國稱為“可持續排水系統”。
王賢萍介紹,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基本原理是通過分散、小規模的源頭控制機制和技術措施對暴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進行控制,使建設區域開發建設后盡量接近于開發前。“主要有三大原則,包括盡量減少開發建設區域不透水表面積,盡量充分利用入滲能力和延長徑流時間去除污染,盡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水文狀態。”王賢萍認為,一味地填埋河道或者將原生態的彎曲河道人為進行裁彎取直,都是對自然狀態的一種破壞,不符合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美國華盛頓州的國王郡通過自然排水工程項目建設、調蓄工程項目建設和雨天應急處理站改造或建設三大途徑,大幅度減少了區域內的合流制管道污水,減少了溢流污水進入受納水體,從而降低對水體的污染。加拿大多倫多市通過改變屋面雨水徑流的途徑,將其引入建筑物周邊透水區域或雨水收集設施,達到雨污分流的效果。“這兩個地方的低影響開發措施,與海綿城市建設如出一轍。”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嘉興市試點區域海綿城市建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雨落管斷接,因此多倫多的建設經驗對我市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嘉興海綿城市建設
以源頭處理為主
嘉興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屬于水質性缺水城市,那我們的技術路線是什么呢?市建委副主任方柏如介紹,與北方城市注重水資源利用的技術路線不同,嘉興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路線是源頭處理為主、末端調蓄為輔,以初期雨水生態處理為原則,充分利用河道調蓄功能,實現各項指標。“嘉興經過幾十年的城市快速發展,水系統走入較大的困境。水環境較差,水生態也有一定程度破壞,這些都迫切需要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去緩解。可以說,海綿城市建設可以修復被改變、被破壞的水生態環境。”
據介紹,嘉興在“滲、滯、蓄、凈、用、排”這六項技術措施中,側重“滲”和“凈”,通過源頭處理技術,如植草淺溝、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等滯留初期雨水,并通過土壤的滲透凈化雨水。
“我們去各地考察后發現,一些高位花壇、雨水調蓄池回用雨水不僅景觀效果不錯,還綠色環保。”方柏如給記者展示了高位花壇的效果圖,這些花壇約1米高,緊貼著建筑主體,可以將屋頂雨水收集回流,用于植物灌溉,非常美觀,“還有一些生態河岸的改造,可以增強城市調蓄功能和河水自凈能力。”
記者了解到,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已經在很多地方大規模推廣。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任務,要求從2016年起,全省各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以及有條件實施的新開工項目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20年,設區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縣級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上述目標要求;到2030年,設區市和縣級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其他縣城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從某種角度來說,海綿城市建設是在對歷史建設過程中造成的環境破壞進行修復,用綠色環保的建設措施保護我們的水生態環境。”市海綿城市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