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江、石窟河(中山河)跨省界斷面達Ⅲ類水質,象洞溪跨省斷面水質逐步好轉……昨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在環保部門最近組織的水質監測中,汀江流域多個出境斷面的水質明顯改善,這是汀江—韓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確立近半年來取得初步成效的一個縮影。
今年3月,財政部、環保部在我市聯合召開部分省份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工作推進會,我省與廣東簽署汀江—韓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按協議,兩省每年各出資1億元共同設立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中央財政依據考核目標完成情況確定獎勵資金,撥付給流域上游省份。
協議有不少創新之處,采用雙指標考核,既考核年達標率,也考核每月達標率;既考核污染物濃度,又考核水質達標率。同時,實行“雙向補償”原則,即以雙方確定的水質監測數據作為考核依據,當上游來水水質穩定達標或改善時,由下游撥付資金補償上游;反之,若上游水質惡化,則由上游賠償下游,上下游兩省共同推進跨省界水體綜合整治。
我市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的汀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和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環境科研所與北京國環清華環境研究院合作,共同編制汀江5年污染防治規劃和《龍巖市汀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總體實施方案》,并出臺《龍巖市各縣(市、區)及重點鄉鎮水質考核管理辦法(試行)》,將流域水質監測斷面拓展到重點鄉鎮、重點支流,對全市35個重點鄉鎮51個水質監控點(其中汀江流域23個重點鄉鎮36個水質監控點)進行定期監測、考核。
與此同時,明確2016—2017年我市汀江流域水環境整治重點,計劃實施重點整治項目31個,計劃總投資20.1億元,其中,2016年計劃投資9.21億元,2017年計劃投資10.87億元,優先做好象洞溪、中山河流域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