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雨初晴的南湖公園,8公里的環湖路上沒有留下半點積水,紅黑兩色的瀝青步道和跑道上,跑步健身的市民、觀湖游園的游人絡繹不絕,很難想象就在去年,這里還是一下雨就積水難行。這個改變,得益于今年年初完成的南湖公園環湖路海綿化改造。
自2015年4月南寧市入選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以來,在54.6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區,至今已啟動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89項,其中已完工68項,在建62項,前期項目59項。南湖公園、石門森林公園、廣西體育中心和示范區內中小學海綿化改造等一大批服務民生的重點海綿項目已經建成,減輕了城市內澇,改善了首府生態環境,獲得了市民群眾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以制度和規劃保障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海綿一樣的特性,下雨時能吸納、清潔雨水,不下雨時就把吸收的水“吐”出來加以利用。通過海綿化改造,可以消除城市內澇、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讓城市回歸自然。如果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對雨水吐納自如,那么“落雨大,水浸街”“下雨了到城里來看海”的城市內澇現象,或許會慢慢消失。
按照住建部要求,南寧市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2015年至2017年安排項目203項,計劃總投資87.71億元,配套海綿專項資金15億元。為做好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南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親自掛帥推進項目建設。還專門成立市海綿與水城建設辦,負責海綿城市的技術指導和統籌推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進下,目前南寧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8.74億元,完成率89.8%;撥付海綿專項資金3.88億元,占已下撥資金的38.8%。
此外,南寧市還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納入規劃審批流程,依據市政府2016年7月1日批準實施的《南寧市海綿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在建設項目規劃方案設計中,按照《南寧市海綿城市總體規劃》《南寧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試行)》的要求對海綿城市進行專項設計,從制度層面保障海綿城市建設。
今年6月,南寧市順利通過住建部等部委海綿城市建設年度考核組考核,建設成果得到部委專家肯定。今年6月,自治區出臺《關于推進全區海綿城市建設的通知》和《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區范圍內推廣海綿城市建設。今年10月,石門森林公園、那考河項目和五象湖綜合配套工程等項目入選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優秀案例。
海綿化改造初顯成效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在南寧的部分區域,海綿化改造成效已經初步顯現。位于南寧東盟商務區的中馬路,由于地勢較低,以前是逢雨必澇。海綿化改造后,通過鋪設透水瀝青和透水混凝土路面,輔以地下滲水集水設施,能達到在暴雨(26毫米/小時)下沒有積水,一舉解決了困擾周邊居民多年的內澇問題。通過海綿化改造,目前海綿示范區內已消除了月灣路、中馬路等全部易澇點。
今年3月,石門森林公園的櫻花吸引了大批踏春賞花的市民,更令他們驚喜的是,公園比以前漂亮了:廢舊游泳池改造成了層層疊疊的瀑布,單調的草坪變成了旱溪和雨水花園,園內的明湖水也更加清澈。在石門森林公園的海綿化改造中,通過對地面進行透水鋪裝,采用下沉式綠地和改造舊有設施收集處理雨水,所收集雨水不僅用于公園內部,還對民歌湖進行生態補水,有效改善了景區及周邊生態環境。今年櫻花季,石門森林公園接待游客近4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
在海綿化改造前,青秀山蘭園一側山坡上紅土裸露,生活污水、養殖廢水無序排放,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經過水環境治理和海綿化改造,雨水通過綠地、植草溝、透水鋪裝層層滲濾,再流入沿山體道路設置的雨水截流調蓄滲透井,用于景區綠化澆灌。如今,上述雨水回用可以基本滿足園區綠化澆灌,每年節約水資源成本200萬元。
引入PPP模式加快海綿建設
南寧市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過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治水、建城、為民”的要求,將海綿城市建設與黑臭水體治理、內河整治緊密融合,引入流域治理理念,并積極引導社會投資人參與海綿城市項目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切合南寧市情的高成效的海綿城市建設路線,初步形成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南寧經驗”,為下一步廣西乃至南方同類型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已經基本建成的那考河濕地公園內,清水潺潺,翠鳥歡唱,享受周末時光的居民三三兩兩在公園內漫步。“當初買房時這一片還是臭水溝和黃土堆,現在我們住進來了,這片已經變成濕地公園,令人驚喜。”住在附近小區的李先生感慨道。不只是李先生,“賺到了”是周邊大多數居民的感受,而這正是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給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紅利。
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不僅是南寧市第一個開工的海綿城市項目,也是廣西首個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建設項目。通過引進社會資本開展項目建設,政府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依照治理效果付費。PPP模式推動政府部門進一步轉變職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實現政府與社會資本攜手共治雙贏。
跟以往內河治理模式不同,那考河是南寧市首條采用全流域治理和海綿城市理念開展整治工作的內河。項目通過將沿河兩岸污水直排口截流引入新建的污水處理廠,經處理水質達到一級A后排放,再經過生態濕地等海綿設施凈化水質達到地表IV類水以上,再流入那考河,解決了以往分段治理模式治污、景觀、管理等不能同步的問題。此外,項目還在沿岸建設了下沉式綠地、植草溝、雨水濕地、生物滯留設施、濕塘、綠色屋頂等一系列海綿設施,提高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就有20多個區內外考察團到那考河項目考察調研海綿城市建設經驗,那考河治理工程成為“明星”項目。此外,采用海綿城市理念建設的沙江河PPP項目已完成社會投資人采購,計劃于近期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