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上海將基本形成完善的排水防澇體系,海綿城市建設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上海市政府近日下發的《上海市城鄉建設和管理“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展示出生態環保、宜居共享、安全有序的未來城市圖景。
規劃提出,到2020年,滬上將基本形成生態保護和低影響開發雨水技術與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完善的排水防澇體系。到2020年,海綿城市建設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將建立符合上海特點的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和管控體系,建成區結合城市更新、舊區改造、道路和排水系統改造等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中心城及郊區新城城鎮排水建設標準將不低于5年一遇,其他地區城鎮排水建設標準不低于3年一遇。用5年時間消除中心城建成區排水系統空白,同步開展并支持郊區排水系統新建和完善。
規劃還提出,上海將推進地下空間和綜合管廊建設,其中包括開展地下空間豎向分層規劃,結合道路新建改建、軌道交通建設和城市更新等,因地制宜推進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十三五”時期,建成地下綜合管廊100公里。探索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機制。綜合管廊還將預留地下物流、能源輸送等功能通道。“十三五”期間本市將更多統籌水路、鐵路、公路、航空建設,打造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同時建設豎向協調一體、橫向互聯互通的地下空間系統,打造“立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