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昆明市“十三五”城鄉排水發展規劃的通知》。《昆明市“十三五”城鄉排水發展規劃(2016—2020)》(下稱“規劃”)提出,滇池水質目標將由“十二五”期間提出的“三個基本”過渡到“三個穩定”,即外海水質穩定達到Ⅳ類,草海水質穩定達到Ⅴ類,河道水質穩定達到Ⅴ類。規劃的編制,將為河道及滇池水質穩定達標提供基本保障。
35條出入湖河流河道
完成整治
本次規劃范圍包含昆明中心城區(含主城、呈貢新區、空港經濟區)、東川區、嵩明縣、宜良縣、晉寧縣、富民縣、祿勸縣、尋甸縣、石林縣、安寧市,總面積21011平方公里。其中,滇池流域面積2920平方公里涉及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盤龍區、呈貢區及晉寧縣、嵩明縣五區兩縣,5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昆明主城區已完成第九、第十、第十一污水處理廠和普照水質凈化廠(第十二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第一污水處理廠雨季合流污水高效處理工程。目前,第九、第十、第十一污水處理廠和普照水質凈化廠(第十二污水處理廠)及第一污水處理廠雨季合流污水高效處理工程進入調試運行階段,大幅度提高了主城的污水處理能力。昆明市主城區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程已基本建成。在主城一廠、二廠、三廠、四廠、五廠、六廠、十廠、呈貢南和呈貢北污水處理廠配套建成再生水處理站,敷設再生水利用管網269.27公里,再生水供水規模達15.7萬立方每天。由東岸、南岸干渠截污和西岸、北岸干管截污完善工程四部分組成的環湖截污干渠工程總長96公里。目前,截污干渠(管)已全部貫通閉合,配套污水處理設施全部完成。環湖截污東岸、南岸配套收集系統完善2個項目正在建設,環湖截污東岸配套收集系統完善項目工程形象進度為46.3%,環湖截污南岸配套收集系統完善項目工程形象進度為14.72%。昆明主城保有公共排水管網約5570公里,排水泵站約100座,17座雨污調蓄池以及其他設施457座。昆明主城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設工程項目累計完成雨污管網埋設286.86公里。主城西片、南片、東南片、北片排水管網完善工程(二環路外)8個項目正在建設。
此外,海明河、烏龍河、采蓮河、白云路、麻線溝、金色大道、小路溝、學府路、教場北溝、核桃箐、老運糧河、蘭花溝、大觀河、七畝溝及明通河15座調蓄池已完工并進行試運行;圓通溝、昆一中2座調蓄池正開展后續收尾工作。主城西片調蓄池工程(二環路外)正開展前期工作。滇池流域36條出入湖河流,除老盤龍江外,其余河道已完成整治,整治河道的長度占河流總長度的69.3%。到去年底,在35條主要入湖河道中,劣Ⅴ類河道的數量已經降低至4條,僅占主要入滇河道總數的11.4%,河道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效益。
“十二五”期間,東川、石林、宜良、晉寧、祿勸、尋甸、富民相繼開展配套污水處理廠管網完善工程,共新建管網280.76公里。各區縣基本均已完成污水處理廠及配套主干管網建設,并相繼開展集鎮排水設施及管網建設工作。
預測昆明中心城區2020年
供水量每天153.26萬立方
根據《昆明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及《昆明市“十三五”城鄉給水發展規劃(2015—2020)》,預測昆明中心城區至2020年,規劃人口430萬人,供水量每天153.26萬立方米;各區縣縣城部分,規劃人口合計約123萬人,供水量每天25.21萬立方;建制鎮規劃人口合計約123.29萬人,供水量每天19.51萬立方。至2020年,污水排放量每天137.32萬立方;各區縣縣城污水排放量每天22.59萬立方;建制鎮污水排放量每天17.481萬立方。
根據“十三五”排水發展規劃,中心城區將逐步實現完全分流制的排水體制。市域范圍內新建、改造區域必須采用完全分流制的排水體制。結合城市發展,昆明將完善城市排水系統,提高污水收集率。至規劃末期,將基本實現城市、縣城、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70%。以節水為中心,進行再生水利用,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
“十三五”期間
將新建及改造排水管網704.569公里
按照規劃,全市將加大管網建設力度,完善區域排水系統,提高污水收集率,“十三五”期間,規劃61個城鎮排水管網及配套設施項目,其中,昆明主城規劃排水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25個,將新建及改造排水管網704.569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每天48.4萬立方;區縣規劃排水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18個,新建排水管網374.68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每天19.35萬立方,并通過“一城一頭一網”的管理運營模式,積極推行公共排水管網市場化養護機制。
“十三五”期間,規劃排水設施管理建設項目6個,其中,滇池流域4個,三峽庫區及其上游2個。以解決城市排水防澇為重點,構建雨水排放體系,昆明市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為50年一遇暴雨。規劃新建主城西片區調蓄池2座,結合昆明實際積極推行適宜的低影響開發技術,新開發地塊將優先采用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有條件的區域設置雨水花園、雨水罐、綠化洼地等設施。新建道路、廣場、綠地:應采用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植草溝等小型、分散式低影響開發設施,有條件的區域可設計濕塘、雨水濕地等集中多功能調蓄設施,將多種方式并行,加強雨水資源化利用。
“十三五”期間
規劃47個河道綜合整治項目
“十三五”將繼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改善河道水環境,在完成“十二五”入湖河道綜合整治的基礎上,至規劃期末,全面完成35條入湖河道的綜合整治工作。“十三五”期間,規劃河道綜合整治項目47個,其中滇池流域23個,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流域17個,珠江流域3個。同時,因地制宜,對集鎮散流式生活污水進行收集處理,集鎮新建及改造區域,將建立雨、污水排水雙管網系統,實行雨污分流制。結合“一水兩污”項目,加強集鎮污水收集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至規劃期末,實現60%以上的建制鎮集中駐地生活廢水集中處理,有條件的鄉鎮生活污水實現分散污水處理。“十三五”期間,集鎮規劃排水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共18個,將新建排水管網438.144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每天17.02萬立方。同時,進一步完善再生水管網,擴大再生水使用范圍,規劃14個再生水項目,將新建再生水管網322.838公里,新增再生水處理能力每天22.3萬立方,并爭取2017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申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