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大,水浸街”這種內澇場景,或許不久的將來在河池城區很難再看到。10月21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服務中心承擔編制的《河池市城市排水防澇暴雨強度公式》通過專家組評審,將為河池市排水專業規劃和排水工程設計提供準確、可靠的設計參數。
暴雨強度公式是科學、合理地制定城市排水專業規劃和排水工程設計的基礎,它給河池市政建設、水務、規劃等部門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準確的設計參數。在進行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設計時,雨水管網的規劃設計排水量應通過當地的暴雨強度公式進行計算。因此,合理編制當地的暴雨強度公式,是提高城市防災減災和防洪排澇能力的現實需要。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河池市的短時強降雨呈上升趨勢,加上城市發展使防洪排澇難度增大,嚴重影響城市交通和經濟活動。而現有的河池市暴雨強度公式是采用1952年至1972年的降雨資料編制的,距今有40多年,已無法適應新形勢下城市發展和排水管網設計的需求。新的暴雨強度公式對科學計算河池市雨水排水設計流量、城市排水管網設計和城市規劃設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也是城市排水系統規劃、設計和管理的依據。
此次編制是利用河池國家氣象站30年(1985-2014年)的降雨資料序列,采用“年最大值法”對歷史降雨資料進行取樣,采用皮爾遜-Ⅲ型分布曲線擬合和最小二乘法推算得到河池市城區暴雨強度公式。
會上,專家一致認為,該公式采用的數據翔實可靠,技術路線正確、方法合理、成果可信,研究深度符合要求,同意通過評審。針對專家和代表提出的暴雨強度公式修改意見,河池市將盡快修改完善,待批復后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