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政府近日印發《河源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河源市水污染防治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方案》提出,到2020年,河源市的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和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基本得到保障;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100%,基本消除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斷面;完成省規定的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地下水水質維持穩定。
■聚焦
十大治水措施向水污染宣戰
此次河源市根據國家、廣東省的水污染防治文件精神出臺《方案》,提出了十大主要治水措施。
十大措施包括: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著力保護節約水資源、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上述十大措施中每個項目都明確了牽頭責任部門。
《方案》直指當前影響公眾健康的水環境突出問題,如城市黑臭河涌、農業面源污染、管網配套建設等,并明確了具體的目標。《方案》提出,要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步伐,到2020年,全市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全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推進農村農業污染防治,明年年底前各縣區全面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的清退工作。
《方案》還提出,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在2017年年底前,市區建成區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
■趨勢
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方案》還強調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性,且有不少亮點。如《方案》提出,發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重點發展以高附加值、低污染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縣區要結合自身實際,綜合運用價格、環保、土地等多種手段加快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嚴控水污染項目建設,在2018年年底前要依法關停污染嚴重、難以治理又拒不進入定點園區的重污染企業。
根據《方案》,今后河源市將把重點環保科研項目優先納入市科技計劃,并探索建立跨部門、跨學科的科技協作與科研攻關機制。
為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建立節水環保“領跑者”機制,樹立先進環保典范,促進企業與社會踐行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對循環經濟、清潔生產、資源能源綜合利用等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企業、工藝、設備和產品給予財政扶持。
■關注
污水處理費適當提高
《方案》還要求理順價格稅費。加快水價改革,市區、縣城要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具備條件的建制鎮也要積極推進。2020年底前,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對高耗水行業實行差別水價。
此外,《方案》提出在今年年底前,要修訂城鎮污水處理費、排污費征收管理辦法,并適當提高征收標準。結合“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擴大污水、垃圾處理費征收范圍,將收費制度普及到縣、鎮和鄉村,做到應收盡收。
■監管
定期公布環保“黃牌”“紅牌”企業名單
防治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嚴格的執法監管。《方案》明確,將加強對排污單位的排放監督,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予以“黃牌”警示,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對限期整治仍未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予以“紅牌”處罰,一律停業、關閉。
根據《方案》要求,自今年起,河源市環保部門定期公布環保“黃牌”“紅牌”企業名單。每年抽查達標單位排放達標情況,結果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