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嘉興海綿城市改造迎來一個集中開工期,據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指揮部項目推進組統計,6月至7月,嘉興開工項目數為31個,而到了8月中旬,開工項目數達到了49個,已經完成和基本完成項目5個。開工項目涉及住宅小區、道路綠化、公共建筑單位等,一時間,似乎生活環境突然變成了“工地”,部分開工項目給市民生活和出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一些路段表面上看上去好好的,為什么要挖開重新做?為什么好好的小區綠化,要被就近移栽?大家掛在嘴邊的“海綿城市”具體要做些什么工程?今后,將給嘉興城市和百姓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帶著一連串的疑問,昨天,記者采訪了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負責人。
1. 什么是海綿城市?
指揮部:海綿城市是指通過綠色設施和灰色設施的結合使用,充分利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技術手段,去維持和修復城市水生態、保障一定標準內的城市水安全。在嘉興,海綿城市是和“五水共治”緊密協同推進的,可以說,海綿城市對嘉興來說就是“五水共治”的綠色升級版。
2. 嘉興是江南水鄉,為什么要試點海綿城市項目?
指揮部:這也是很多嘉興市民不理解的地方,認為我們嘉興地勢平坦,河網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平原城市,市域內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7.9%,并不缺水。但實際上,海綿城市并不僅僅解決城市缺水和內澇問題。嘉興經過幾十年的城市快速發展,水系統面臨較大的困境。水環境較差、水生態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都迫切需要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去緩解。可以說,就是通過海綿城市去修復被改變、被破壞的水生態環境。
早在2011年,國家水專項辦公室就把嘉興列為示范城市,并設立了“河網城市雨水徑流污染控制與生態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研究課題,該課題的主要內容就是研究如何將低影響開發技術運用于嘉興海綿城市建設。
3. 嘉興的海綿城市建設要解決什么問題?
指揮部:2015年與嘉興一同入選海綿城市試點的城市一共有16個,分別屬于不同的類型,嘉興就是作為江南水鄉但水質性缺水的典型城市代表。
傳統的建設理念造成了城市快排的排水模式,嘉興也是這樣,城市中70%的雨水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河道中,一方面造成了河道的污染,另一方面破壞了原來的水文平衡,使城市熱島現象加劇。嘉興海綿城市試點范圍內的主要任務就是促使雨水下滲、減少雨水的面源污染、保護和修復水系的自凈能力,同時整治污水系統、提升雨水排放能力,最終達到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的目標。
4. 我們在一些施工項目的宣傳圍欄上看到“雨水凈化”被反復提到。雨水一般被稱為“無根之水”,都認為它是干凈的,難道也需要治理?
指揮部:這其實是一個誤區,以前我們都認為“無根之水”是很干凈的,不需要被凈化干預的,但其實不是。我們研究發現,剛落下來的雨水也就是初期雨水是不干凈的,雨水沖刷地面之后就變得更臟了。從物理學上理解,形成雨水需要一個凝聚核,空氣中的灰塵就成了這個媒介,所以剛落下來的雨水是很臟的。
我們的地面上會有各種各樣的垃圾,有塑料袋、尼龍制品等不可降解的材料,還有油污等會對水質造成破壞的物質,雨水會把這些臟東西沖到河道里,繼而污染我們的河道水質。還有一點,在海綿城市建設之前,我們的綠地普遍高過路面,下過雨之后,雨水就會夾帶著泥漿沖進河道,這也會對我們的水生態造成破壞,所以也是需要干預的。
我們制定的海綿城市技術路線是,以源頭處理為主,以末端調蓄為輔,以控制初期雨水地表徑流和水生態修復為原則,充分利用河道調蓄功能,實現各項指標。
海綿城市建設好之后,初期雨水下滲到植草溝或者雨水花園里之后,雨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滯留下來正好可以養護我們的植物,也就是通過綠色、生態的手段,讓污染物成為有機肥。無法下滲的部分,再通過管道排入河道。
5. 具體到改造工程,我們是如何區分實施的呢?
指揮部:嘉興自2015年獲得這樣一張“國家級名片”之后,一直在對工程內容進行梳理,從施工內容、施工主體、技術路線等角度考慮,將這18.44平方公里試點范圍分為四大類區域、十大類項目,其中包括住宅小區類、公共建筑類、公園綠地類、市政道路類、再生水廠(含調蓄池)項目、市政道路雨水管道及立交泵站改造類、生態廊道類、水系疏通類、排水管網普查和修復類、示范區監測設施建設類。
這些種類的項目其實相互之間是有區別的,或者說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對于住宅小區的改造,就不能簡單粗暴地去進行,一定要征求居民意見,結合社區的實際需求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像正在施工的煙雨小區改造項目,就結合了老舊小區改造的內容,把原來混接的雨污水管分離,路面做了透水鋪裝,現在下雨天走在小區里已經能夠感受到“小雨不濕鞋”。小區原本存在自來水管道滲漏的情況,我們這次也一并改造了。據測算,改造好之后的煙雨小區,一年能節約2萬噸自來水,COD污染減排30噸,換算過來就是每年減排了8.5萬噸污水入河。
比方說公共建筑類,會更加注重“雨水回用”的理念,把收集的雨水進行簡單處理,可以用來洗車或者沖廁所,條件允許的單位還可以增加一些垂直綠化,這些對降低室內溫度是很有效果的。
再比方說市政道路,相對來說這是一個開放的空間,主要是要解決交通疏導和提升排水管網能力的問題等。就像現在正在施工的中環南路,表面看上去還很好,但這條道路從建好到現在已經快20年了,道路結構如果進行大范圍改造和維護,可以再服務20年,但如果不去維護的話,問題就會陸續爆發出來。中環南路綜合整治工程就是在道路改造的時候,同時植入海綿城市的理念,將局部現狀較差的綠地改造成具有滲透、凈化雨水功能的“海綿體”,同時在局部積水路段改造了雨水系統,保證雨水能順暢排放,改善原來的大雨積水現象,并減少雨水地表徑流的污染物。
6. 嘉興建海綿城市有什么好處?海綿城市的技術和“五水共治”相比有什么新理念?
指揮部:嘉興建海綿城市的好處是在“五水共治”基礎之上實現水生態修復更明顯、水環境改善更有效、水資源利用更科學、水安全保障更合理。
和“五水共治”相比,海綿城市的治水理念更系統,全新技術主要體現在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方面。
7. 低影響開發具體有哪些技術呢?有經驗可供我們學習嗎?
指揮部:根據不同的施工內容和存在的問題,嘉興從國家給出的22種低影響開發的雨水系統技術措施中,選擇了一些相對適合嘉興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制定相應的規劃和方案,包括綠色屋面、雨水花園、透水路面、植草溝、雨水濕地、滲透井(管、渠)、雨水利用等。
既然是試點城市,很多做法都是需要去慢慢摸索出來的。比如,針對嘉興對面源污染控制要求較高及土壤滲透性差的特點,經過我們試驗研究,摻入凈水廠污泥顆粒填料具有較好的增滲控污效果,因此,在雨水花園設計中,考慮用凈水廠污泥顆粒填料作為重要的摻入劑,既經濟又環保。
8. 這幾種低影響開發的技術經常被提到,但普通百姓對這些專業名詞理解不了,能給我們分別解釋一下嗎?
指揮部:我們平時可能單獨提到某一種方法,實際上它們之間是相通的。
綠色屋面,前面提到過,主要是運用到公共建筑單位的改造上,居民住宅涉及物業、所有權等問題,改造難度比較大。在公共建筑單位的屋面放一些土,種上綠色植物,對降低建筑內部的溫度是很有幫助的,當然這是在建筑主體能夠承受的荷載范圍之內,防腐防水的工程也都要做到位。
雨水花園,主要起到的作用還是在土壤改良上。嘉興的黏土滲水能力比較差,我們通過土壤改良的方法,增加滲透能力和污染去除能力。雨水花園比普通路面略低,在土壤中間增加砂石層和礫石層,達到污染物層層消化和降解的效果。我曾經聽說過一種擔憂,怕做了雨水花園之后,到處都是水潭。其實不是的,做好之后的雨水花園看上去和普通的綠化帶是一樣的,水已經被儲存到地下,不會留在表面。
雨水濕地,是指在雨水經管道排入河流之前,在沿河地帶設計的一些景觀帶,增加一個水景,可以說是一個微型濕地。濕地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這也是調節城市熱島效應的一種途徑。
植草溝,其實是還原生態的一種做法。早幾年,曾經流行硬化溝渠,用水泥做U形的溝渠,這個植草溝就是在綠化帶的邊沿挖一條淺溝,減慢雨水的流速,增加泥土的蓄水性,表面看上去是與綠化融為一體的。
對于一些不適合大范圍開挖改造的地方,我們通過滲透井(管、渠),將不透水下墊面的水集聚到滲透井(管、渠)來集中滲透過濾。
9. 已經完工的海綿城市項目投入使用后,市民平時需要怎么維護?它們有沒有害怕的東西?
指揮部:海綿城市,花了大力氣去建設,需要大家來愛護。
對于透水路面來說,它非常害怕油污、泥土、砂漿來堵住它的“毛孔”,一旦被堵住,就是不可逆轉的了。比如已經完成改造的古井寺住宅區,有一戶居民家里要裝修,在透水路面上拌了一下水泥,這一小塊地方就被破壞了,像“結了疤”一樣,不能再透水了。
我們在調研的時候看到,一些沿街小飯店周邊的路面很油膩,觀察之后才知道原來他們把洗碗水之類的污水直接傾倒在路面上。這對于透水路面來說就非常可怕了。
對于雨水花園和雨水濕地來說,它們害怕被壓實。比如小孩子在上面玩耍、行人在上面踩踏、重物在上面滾等,都會破壞它們。有一些雨水濕地可能比較深,也不適合進去玩耍。
我們后期計劃做一些溫馨提示的告示板,把一些注意事項寫上去。
10. 相信經過這一番解讀,市民已經對海綿城市有了全新、正確的認識。
指揮部:是的。近兩三年是我們嘉興海綿城市試點工程的集中建設期,市民可能會覺得怎么一天到晚在施工,如果給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了不便,還請大家理解。這段時間可以說是這座城市的一個陣痛期,我們也會盡量將各個項目合并施工,避免挖了填、填了挖的反復施工,希望施工完成后,能像我們在一些施工項目現場宣傳板上寫的:今天我們在這里施工,明天將給你一個新的未來。
海綿城市建設不是項單一的工程,是一種城市發展理念的改變,是從以前的改造自然、破壞自然向保護自然、修復自然轉變。在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嘉興堅持建設江南水鄉典范城市、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的發展定位,生態城市建設更是成為嘉興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海綿城市也不是“萬能”的,單靠海綿城市并不能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所有問題,不過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發展中因人為破壞產生的環境問題。因此,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理解海綿城市的內涵和理念,才能正確把海綿城市的理念貫穿到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才能因地制宜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城市“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