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商報消息,“巢湖水質改善緩慢,霧霾天氣時有發生”、“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任重道遠”……昨日下午,在合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二十七次會議上,該市5個部門一把手依次站在話筒前,對三年多來的工作作了履職報告。這是合肥人大常委會會議首次出現這種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述職場面。聽取報告后,常委會組成人員會針對報告分別進行滿意度測評,無記名填寫測評表。滿意票數加基本滿意不足半數的,將視為測評不滿意,部門負責人應該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巢湖水質改善緩慢
成績單:開展黃標車禁行、秸稈禁燒、工業廢氣減排等九大行動。 2015年空氣質量優良率70%,比2013年增加20%; PM10濃度今年1~7月為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全市120余條河道納入“河長制”管理,建立環境應急中心,開通環保微信舉報平臺。
自揭短:環境質量有待改善,巢湖水質改善緩慢,霧霾天氣時有發生,農村環境問題短板突出;環保體制機制比較滯后,企業主體壓力傳導不夠,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時有發生。自身系統的學習研究還不夠深,推動大氣、水污染防治等重難點工作措施不夠硬,改革力度不夠大。
◎報告人:合肥市交通局局長方正杰
樞紐建設任重道遠
成績單:入職以來,全市新增公路1508公里,全長155公里的環巢湖公路全線貫通。建設117.5公里公交專用道,新增和更新公交車2800輛,市區公交車輛達4738臺,公交線路199條。全面放開駕駛員培訓市場,新增駕校73所。
自揭短:交通運輸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城鄉客運服務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基礎設施水平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任重道遠。“就我個人而言,抓干部作風建設不夠緊,干部隊伍一定程度地存在庸散狀況,反腐倡廉、依法行政和人大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鉆研專業理論的勁頭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通運輸工作的發展。”
◎報告人:合肥市規劃局局長吳愛國
與滬寧杭比有差距
成績單:十上北京、九次對接,2016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正式確定了合肥“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新定位。下一步,將啟動合肥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合肥都市圈優化提升規劃編制,加快合肥經濟圈向合肥都市圈戰略升級。啟動合肥國家級濱湖新區總體規劃編制,完成環巢湖國家旅游休閑區總體規劃編制。
自揭短:“亞歷山大”,目前規劃工作距離全社會的需求期待還有相當的差距,與滬寧杭等先發地區規劃相比還有很多有待加強和改進的地方,比如缺乏對城市總體規劃布局結構性矛盾的研究,交通擁堵和綠色開放空間不足等尚未實現好轉。
◎報告人:合肥市城鄉建委主任常先米
有效防范城市內澇
成績單:三年來,續建、新建大建設工程1537項,建成54.5公里的九大高架,暢通二環啟動西、南、北環節點改造。截至去年底,全市85個建制鎮全部完成總體規劃編制,其中10個鎮列入全國重點鎮,長臨河鎮列入全國建制鎮示范試點。成立城市防洪應急設備基地,今年入汛以來,合肥市除個別路段少量積水迅速排除外,老城區、市區主要道路、下穿橋基本沒有出現積水內澇。
自揭短:調查研究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如何在新常態下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內涵等方面。“將進一步密切與市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聯系,廣泛征求代表們對城鄉建設事業的意見和建議。”
◎報告人:合肥市文廣新局局長羅平
推動市中心博物館建設
成績單:從2013年開始,創新舉辦了“大湖名城·悅讀合肥”全民閱讀等品牌文化活動。2016年,合肥被評為全國最愛閱讀城市排行榜首位。三年多來,全市文化產業總量和增速穩居全省之首,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二。
自揭短:對市文廣新發展戰略性問題鉆研不夠,應付日常事務性工作較多;處理協調問題方式、方法還不夠科學;下一步繼續推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市中心圖書館、市博物館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