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養殖戶直接把豬場的垃圾和廢水排到滘頭涌里,導致滘頭涌飄滿垃圾,散發惡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居民在河涌邊捂著鼻子告訴記者。近日,江海區對江南街道建星村養豬集中區內的13家豬場進行清理拆除。據了解,被拆除的豬場位於麻園河、龍溪河(含馬鬃沙河)的上游,垃圾和廢水直接排放到旁邊的河涌內,嚴重影響下游水質。
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緩。近日,江門召開水環境大整治暨黑臭水體治理動員大會,對潭江流域的牛灣、新美、公義、義興等4個斷面水質達標整治工作,以及天沙河、杜阮河、麻園河、龍溪河(含馬鬃沙河)、會城河、紫水河等6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實施掛牌督辦,涉及該市22個鎮9個街道。
“水污染是環境治理的難中之難,重中之重,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今天就是要向水污染宣戰。”江門市市長鄧偉根在會上指出,江門對重點流域實施“河長制”和“掛牌督辦”兩項制度,是努力打開治水局面的關鍵。各鎮街要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河長制”和“掛牌督辦”,勇於出重拳“鐵腕”治理水污染。
攻堅
精準治污,科學施策
根據廣東省和江門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有關目標任務要求,到2020年江門市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需達到80%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但目前,該市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低於60%,城市建成區主要河涌均為重度黑臭水體,整治達標難度大。
8月,江門印發《2016年江門市水污染防治掛牌督辦重點任務清單》(下稱《清單》),對該市22個鎮9個街道下達73項掛牌督辦任務。《清單》劃分了相關的任務責任單位,從時間、內容上作了水環境治理的具體要求。如《清單》對恩平市君堂鎮的工作要求是,2016年12月底前,完成君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
根據《清單》要求,相關責任單位需狠抓督辦落實,公開工作信息,接受人大、政協及社會公眾的監督。相關部門將不定期開展實地督查并通報督查情況。
目前,江門還對各流域的污染源信息進行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記者在該市環保局官網看到,該市已對6條黑臭河涌污染源信息進行公開。污染源信息主要涉及生活、工業、農業三方面。涉及水環境污染企業的名稱、地址、廢水排放量和養殖場(戶)的名稱、地址、場地出租方、養殖種類、出欄量等信息已被公開。
鄧偉根強調,把水污染治理好要做到精準治污,科學施策,并要馬上行動起來。治理水污染,首先要摸準污染源,公布污染源,下大力氣去掉污染源,特別是垃圾的清理,水質會有明顯改善﹔其次要定期公布各河(段)長考核斷面水質,如果水污染不降反升,就要啟動問責﹔再則,水污染治理是一個群眾戰、科技戰、持久戰,要加強自動檢測力量建設,并廣泛動員,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形成合力﹔最后,要統籌規劃,因水施策,不把水污染治理看成一種負擔,不把功夫花在表面上,并要嚴格執法,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
規劃
到2018年底新建污水處理廠38座
加快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是治理水污染的一項重要工作。“十二五”期間,江門投入12.29億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建成污水處理廠11座,總處理能力41.6萬噸/日,建成配套管網181公里,城鎮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0%以上。
記者從《江門市整市推進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方案》上看到,到2018年底,江門市需進一步完善已建污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新建污水處理廠38座(其中9座在建),污水管網431千米(其中228.44千米在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1462個。江門市區、縣城(市城區)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以上,鄉鎮一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8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方案還提到,污水處理收費不僅可以質押貸款,作為籌措建設資金的渠道,而且是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的一個主要經費來源,要全面開征生活污水處理費,以確保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后的正常運營。
江門市2016年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也提出,要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縣縣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因地制宜進行改造。
此外,通過科技手段防治水污染也是一項重要任務。根據江門市2016年水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分解表,從2016年起,江門將通過相關省級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加快研發重點行業廢水深度處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標準處理、海水淡化和工業高鹽廢水脫鹽、飲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處理、地下水污染修復、危險化學品事故和水上溢油應急處置等技術。同時,江門還將在新型污染物風險評價、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水環境監控預警等領域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現狀
水環境保護形勢嚴峻,水質改善任務艱巨
近日,廣東省環保廳發布了省2016年第二季度重點河流水質狀況。與2015年同期相比,全省跨地級以上城市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下降1.6個百分點。其中,江門達標率下降8.3個百分點。
江門市水污染形勢嚴峻,水質改善任務艱巨,而且存在思想認識尚不到位、治污機制仍不健全、治水措施力度偏軟偏弱等問題。鄧偉根在動員大會上指出了這些問題。
2015年,江門制定《江門市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及工業、農業、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源控制和清理整治實施方案,確定蓬江區天沙河、杜阮河,江海區麻園河、龍溪河(馬鬃沙河),新會區會城河、紫水河6條河流為黑臭水體,明確整治目標,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向社會公布。
2015年7月,江門在潭江流域實施“河長制”,在其干流及15條支流設置18個河長考核斷面、31個段長考核斷面,分解落實整治任務。從今年第三季度起,對未能達到水質目標要求的街、鎮考核斷面按水質綜合污染指數變化幅度排名,并實施相應獎懲制度。
但是根據通報,18個河長考核斷面中,2015年第三季度至2016年二季度的達標率僅為29.6%。31個段長考核斷面中,2015年第三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達標率僅為34.7%。其中,蓬江區河長、段長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0%。
另據通報,目前江門市仍有30多個建制鎮尚未建成污水處理設施,部分已建污水處理廠由於配套管網不完善,運行負荷過低。
此外,江門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目前,江門畜禽養殖業整體呈現養殖量大、畜禽場多、散養和規模養殖并存“面廣量大”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