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水務局獲悉,《江門市水務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公開征求公眾意見。《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市水務建設項目總投資137.29億元,2020年末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8.73億立方米以內。
建立“三條紅線”
根據《規劃》,我市要建立覆蓋全市的“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和考核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2020年末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8.73億立方米以內;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2020年末萬元GDP用水量控制在85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33立方米以內,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15以上;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2020年末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達標率提高到85%以上,城區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5%。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水型社會建設任務,節水型社會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記者了解到,2014年全市用水總量為28.48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為137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47立方米,對于一個處于轉型期、快速發展的城市而言,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控制的指標任務不可謂不重。
據悉,“十三五”期間,我市水務建設項目估算總投資137.29億元,其中防洪減災工程27.42億元、水生態環境保護工程77.29億元(包括黑臭水體整治30億元,污水處理設施建設36.56億元,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0.04億元)、水資源保障工程15.37億元(包括城鎮供水設施建設12.93億元)。
計劃總投資逾27億元
建設防災減災體系
我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側,市內地形有山地、丘陵臺地和濱海、濱河平原區,常受臺風、暴雨影響而造成洪澇災害,根據統計資料,2011年至2015年間,我市年均洪澇災害損失達4.34億元。從歷年受災情況以及災害損失分析可以看出,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相近程度的洪澇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大,2011年至2015年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占GDP百分數)為0.22%。
對此,“十三五”期間,我市防洪減災工作重點將從大江大河轉向中小河流,建設城鄉防洪工程,提高城鄉地區防洪潮能力;建設城鄉治澇工程,提高城鄉和農田排澇能力,繼續開展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的建設。在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計劃總投資27.52億元。按照廣東省及我市經濟發展趨勢,擬定“十三五”期間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為0.3%,城市防洪工程達標率達到100%。
“十三五”期間,如何健全社會資本投資水務的體制機制尤為重要。按照《規劃》,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更好地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經營性項目原則上完全推向市場,并將引調水工程、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建設等作為吸引社會資本的重要領域,積極發展BOT(建設—經營—轉交)、BT(建設—轉交)和PPP(公私合營)等新型水務項目融資模式。完善民間資本投資水利的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規劃內水務工程建設;承擔準公益性水務工程管理的民間投資項目適當享受政府規定的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或管護經費財政補助。引導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鄉供水工程建設和運營。
水務部門提出,要創新水務建設投融資機制。民間資本作為承貸主體貸款建設的水務工程,享受財政對水務工程的貼息政策。積極協調金融機構,進一步拓寬水務建設項目的抵(質)押物范圍和還款來源,允許以水務、水電、供水等資產及其相關收益權作為還款來源和合法抵(質)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