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的環境變化實在太大了。”前不久,湖北省十堰市成功舉辦第二屆“環保一日游”活動,市民劉潤民感慨地說。
這些變化,得益于近幾年來十堰在環保項目上的積極謀劃與大力爭取。據了解,近4年來,十堰累計爭取各類環保專項資金高達17億元,連續4年在湖北省環保系統排名第一。
有了正式“戶頭”,首次爭取環境保護部專項資金2200萬元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如何更好地爭取環保項目保護好一庫清水?
“項目建設離不開資金支持,要把想方設法爭取國家及省生態環保項目資金當做環保局的頭號工作來抓。”十堰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安龍說。
然而,國家環保項目資金十分有限,分到各省一級資金不多,到市一級就更少了。
2013年6月,馮安龍和副局長胡坤軍前往環境保護部匯報庫區生態環保工作。無意間,他們發現可以將環保能力建設項目以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名義申請項目資金。
了解到這一重要政策信息,他們回來后立即查閱大量國家江河湖泊生態環保專項資金申請文件資料。才知曉,原來申請項目資金先要編寫方案,還要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復。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以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申請肯定“有戲”,然而此時,距離當年項目申報規定時間已經很近了。
時間緊,任務重。市環保局兵分兩路,一路由胡坤軍帶隊,赴漢進京匯報爭取,及時跟蹤江河湖泊專項最新動態;另一路全力做好方案編制工作。
編制《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方案》談何容易,里面包含庫區整個環境狀況,要對庫區河流水質、水量、水文等情況進行監測,監測結果還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3個多月時間里,編制方案工作組白天深入實地進行考察,晚上坐在燈下對比、整理。
2013年10月,《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方案》獲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復;11月份,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將丹江口水庫納入國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支持范圍,十堰首次獲得國家環保專項資金2200萬元,這是從原來坐等項目到主動謀劃爭取項目得到的第一桶金。由此,十堰打開了爭取國家級環保項目資金的大門。
累計爭取環保專項資金達17億元
2012年4月,胡坤軍等人深入緊鄰丹江口水庫庫周1公里范圍內的5個縣(市、區)42個鄉鎮334個村莊以及266個移民安置區進行重點調研。
調研發現,十堰不少農村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等方面存在諸多難題,非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等問題不可小視。
隨后,市環保局起草出《關于對湖北省十堰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給予重點支持的請示》。在省環保廳大力支持下,最終這一請示以省委、省政府名義遞交國務院有關領導,領導批文表示,將對十堰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給予重點支持。
這是十堰積極爭取國家領導對十堰生態環保工作給予支持的縮影。
近幾年來,市環保局在十堰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城區五條河流綜合治理等諸多方面積極爭取,成效明顯。
據統計,2012年以來,十堰共獲得中央及省級以上各類環保專項資金高達17億元,其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6.3億元,中央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5.6億元,中央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7億元,省級生態文明以獎代補資金1.5億元,其他各類專項資金1.9億元。
以“整縣推進”方式整治農村環境
“要到錢是本事、融到錢是能力、花好錢是水平,要把來之不易的專項資金用在刀刃上。”馮安龍說。
為確保庫區水質安全,市環保局倍加珍惜每一分項目資金,以“努力打造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國樣板”標準,全力推進庫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這個大項目。
2015年~2016年,省政府和省環保廳、省財政廳連續兩年將中央分配給湖北省近6億元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安排給十堰,這是十堰有史以來爭取到的最大一個中央環保項目。
如何用好這筆環保項目資金?經十堰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對丹江口水庫庫周840個村以“整縣推進”方式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整治工作以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作為重點。
污水能否達標排放,處理工藝非常關鍵。十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處理好技術實用性和技術統一性的關系,每個縣(市、區)或一個連片地區幾個鄉鎮、村選擇一兩種適合山區實際的工藝作為主要工藝,其他工藝作為輔助工藝,便于后期運行維護。
為防止工程建好后“曬太陽”,十堰市要求,落實長效運行經費,垃圾收集清運費用要納入縣級財政預算,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費用從國家轉移支付的生態補償資金中列支,確保設施運轉有穩定的經費來源。
十堰明確長效運行方式,以縣為單位,以統一招標的方式將建成后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交由第三方運營。推行建設運行一體化模式,把建設、運行、管理、維護一體化作為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招標業主、施工單位先決條件,要求中標企業一律在十堰設立公司,確保后期運行維護有保障。
同時,制定考核獎懲制度,將長效運行納入對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督促鄉鎮切實承擔起日常監管責任,對長效運行機制落實不到位的實施“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