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綿城市建設將重點解決老城區內澇、雨水收集利用等問題。圖為工人在華柏路水浸易發點圍蔽施工。
中山將編制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最大限度地減小城市開發建設對自然和生態環境的影響。記者從市城鄉規劃局了解到,按照《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轉發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暫行規定的函》,中山將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草案,并在年底前報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予以公布,同時報省住建廳備案。根據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城鄉規劃局擬采購中山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項目。
據了解,中山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編制范圍確定為中山市全市域,即1800.14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為695平方公里;該規劃以保護優先、生態為本、自然循環、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為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小城市開發建設對自然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根據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并指出“城市人民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要把海綿城市建設提上重要日程,完善工作機制,統籌規劃建設,抓緊啟動實施,增強海綿城市建設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
中山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將明確近期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區域,提出分期建設要求,近期是指2016-2020年,中期是2021-2025年,遠期是2026-2030年;該規劃將綜合評價中山海綿城市建設條件,分析城市區位、自然地理、經濟社會現狀和降雨、土壤、地下水、下墊面、排水系統、城市開發前的水文狀況等基本特征,識別城市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依據海綿城市建設目標,針對現狀問題,因地制宜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路徑,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重點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等問題,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以目標為導向,優先保護自然生態本底,合理控制開發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