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整治,華巖湖由昔日的一潭臭水,變得水清岸綠、美景怡人。
8月1日,記者從九龍坡區環保局獲悉,作為主城建成區56個重點整治的湖庫之一,位于九龍坡區華巖鎮共和村的華巖湖目前已完成了上游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截流、前置庫預處理、湖庫清淤和湖灣生態景觀5項工程,污染源得到有效截流控制,湖庫水質和周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華巖湖占地面積109畝,長1000多米,寬70多米,是華巖風景區的“心臟”。1965年建成以來,成為周邊市民休閑的好去處。不過,由于該湖自身凈化能力弱,市政雨水污水分流不徹底,再加上2005年5月華福路通車后,華巖湖周邊新建了不少小區,生活污水日益增多,讓華巖湖環湖排污管道不堪重負。水質每況愈下,市民怨聲載道。
為了改善華巖湖水質,2014年下半年,九龍坡區開始對其進行整治,并編制了《華巖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2014年10月,九龍坡區環保局牽頭并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對華巖湖進行綜合整治。
“要改善水質,控制污染源頭很關鍵。”九龍坡區環保局副局長謝軍介紹,目前,九龍坡區已完成華巖湖上游華巖、二郎段的雨水和污水管網分離,并在華巖湖上游鋪裝管網將初期雨水引入跳蹬河,從根本上解決了污染源問題。前置庫預處理工程則是在華巖湖上游采用三種技術手段提升水體自凈能力:首先利用人工曝氣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再利用附著在生物帶上的生物菌種吸收污染物,最后通過水生植物浮床吸收水體中富營養物質,降低化學需氧量。
“以前,這個湖有股難聞的氣味,我們走路都盡量繞開湖邊。整治過后,大家都愛到這里來了。”家住華巖湖畔小區和諧居的劉國琳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