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三十日,常德市公用事業局副局長李遠國到國家發改委作了一場題為《把“政績”埋在地下,讓城市遠離澇災--常德市強力持續務實建設海綿城市凸顯成效》的演講,再一次把常德推向全國,受到聽眾一致好評。昨晚他連夜乘飛機回來。今天上午,遠國同志向我講述了22年前他在部隊時的一個故事,令我對他更是肅然起敬。
那是22年前的1994年7月12日,婁底市漣濱鄉個體戶盧躍華租用湘峰機械廠的一輛卡車,將6噸未經安全處理的廢炮彈從漣源鋼鐵公司廢鋼部運往漣源市青煙鄉。10時許,車至婁底市西郊寧(鄉)漣(源)公路108公里處,車上的黃磷燃燒彈產生自燃,引起一發榴彈爆炸,造成當場死亡1人,傷7人的重大事故。這就是震驚婁底的“7·12”廢彈爆炸事件。特大的事故隱患仍在漣鋼潛伏……
那幾年,漣鋼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對廢鋼作為生產原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國內各地收購和國外進口了一批又一批廢鋼,在邊境地區收購和進口的廢鋼中夾著有廢炮彈、炸彈,為了謹防煉鋼高爐受損,漣鋼廢鋼部必須對入爐前的廢鋼進行檢選處理。日積月累,歷年從廢鋼中清出廢炮彈、炸彈40余噸,堆置暫存于漣鋼廢鋼部一、二車間作業區,待機處置。另有12噸散失在漣源市青煙鄉境內,6噸散失在婁底市百畝鄉境內。
經鑒定,這批廢炮彈、炸彈產于中、越、日、蘇、美等國家,彈種有配用于不同武器的榴彈、甲彈、特種彈,還有手雷、地雷、魚雷和航彈等,共有81個品種,來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抗美援朝、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等戰場回收的炮彈,其中絕大部分是已經發射,引信已解開保險的啞彈,并經歷多次不規范的運輸和裝卸,客觀發生爆炸的可能性大。
40噸炮彈、炸彈爆炸足可以炸毀當時婁底半個城市!
40噸廢彈如“惡魔”隨時對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婁底地委、行署領導和婁底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為之震驚!漣源鋼鐵公司領導為之焦慮!漣鋼職工和婁底市民為之驚恐……
險情十分嚴峻!徹底銷毀這批廢彈,刻不容緩!
“7·12”事故發生后,婁底地委、行署領導非常重視,指示漣鋼公司要盡快組織力量銷毀歷年檢選出來的全部廢彈,徹底消除這一嚴重事故隱患。
遵照婁底地委、行署領導的指示,漣鋼總公司迅速組成了廢彈銷毀工作班子,由“十四大”代表、漣鋼總公司黨委書記張友陵親自掛帥,地區公安局和市公安局聯合組成相應的監督領導小組,并制定了初步方案,作了有關準備。
由于銷毀的廢彈多,彈種復雜,危險大,漣鋼和地方公安機關缺乏廢彈銷毀技術力量,且無專用儀器設備,更無實踐經驗,難以獨立完成任務。為了求得技術支援,漣鋼公司領導曾多次派人前往駐湘兵工企業和省地公安、消防等7個單位和部門請求支援,婁底地區行政公署還發出公函,向隸屬解放軍總后武漢后方基地的駐漣59471部隊請求現場指揮和技術指導。面對艱巨而危險的任務,駐漣59471部隊黨委領導沒有推諉,“一班人”認真分析研究,形成共識,同時向來本部檢查工作的武漢后方基地首長專題請示,首長明確批示予以支持。于是,59471部隊沒有提出任何條件,欣然接受了排險任務,部隊長楊鐵吾同志當即下令,派遣李遠國和兩位戰友參與漣鋼銷毀廢彈的任務。
1994年8月12日,婁底地區公安處、婁底市公安局、漣鋼總公司、59471部隊等單位和部門組成的廢彈銷毀領導小組和作業班子100余人打響了降伏“惡魔”的戰斗,并將此次行動稱之為“8·12”行動。完成此項廢彈銷毀任務是一場十分艱難、復雜而又危險的特殊戰斗,要確保萬無一失,必須周密計劃、嚴密組織、充分準備,尤其要尊重科學,切忌蠻干。
堅強有力、疏而不漏的現場指揮和科學周密的技術指導,是完成這次廢彈銷毀任務的關鍵。為了全面掌握這批廢彈的種類和技術性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李遠國帶領2名戰友多次到廢彈存放處仔細觀察識別,發現這批彈藥由于存放年久,彈體銹蝕嚴重,還有部分黃磷彈銹蝕穿孔,黃磷與空氣接觸極易發生自燃,漣鋼廢鋼部已將其混同其它彈藥一并存放于水坑中,這些情況對于標志識別和彈種分類帶來很大困難。
李遠國從事銷毀彈藥工作十多年,有一定實踐經驗,他和戰友們也感難度大、責任重,因為以往銷毀的彈藥彈種單一,工作場所規范,而這次要在野外簡陋的條件下銷毀這樣大批量的廢彈,困難和危險程度實在是難以想象。
為了安全圓滿完成這項銷毀任務,李遠國和戰友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反復推敲,擬出預案,經軍地雙方多次探討論證,終于制訂出一套安全可靠的廢彈銷毀實施方案,為銷毀工作順利展開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廢彈銷毀過程中,意外事故難以預料,直接參與銷毀作業的人員,必須具備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勇氣,還須膽大心細,才能確保廢彈銷毀作業按方案順利實施。根據李遠國提出的要求,挑選了10名品德優、素質好、體能強的職工組成精干的作業小分隊。作業前,由李遠國組織了技術培訓。為了保證廢彈分類、裝箱、裝車、運輸、卸車、挖坑、裝填、裝藥、起爆、清場、焚燒和回收等13道工序的安全作業,遠國和兩名戰友始終戰斗在最前沿。他們頂烈日、冒酷暑、斗暴雨,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指導每步工序的實施。
廢彈分類既是作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危險的作業,李遠國讓作業民工靠后,把危險留給自己,親手操作。戰士們一顆顆搬,一發發清,一枚枚識別,一批批分類裝箱,在整個銷毀作業過程中,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
1994年8月19日,在廢彈銷毀場正在對一批引爆的廢彈清場時,一枚被炸開的黃磷發煙彈傳爆管突然起煙即將自爆,“臥倒”!處在最前沿的李遠國發現險情大喊一聲,現場作業人員全部就地臥倒,傳爆管隨即爆炸,雖然黃磷飛濺燒壞了3個民工的衣服,但無一人受傷。漣鋼廢鋼部部長、廢彈銷毀現場指揮長張怡中看著軍人們義無反顧的清理現場,立即提出:“共產黨員上!”在子弟兵的感召下,漣鋼參與作業的幾名共產黨員也相繼跟上去了。軍民攜手并肩戰斗的激烈場面,無不令人感動。
“惡魔”降伏了,時至1994年8月21日,歷時10天的“8·12”行動圓滿告捷!40噸廢彈全部安全徹底銷毀,漣鋼多年來的一項特大安全隱患終于消除了。
這是一次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乎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行動,這是一次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這是一場斗智斗勇的特殊戰斗。李遠國同志和他的戰友們勝利了。時間已經過去22年,那協助漣鋼排除重險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談起這段往事,李遠國心中又一次涌起那股當兵的豪情。
據我了解,李遠國1960年出生于安鄉縣農村,從小學習刻苦、不怕困難,辦事認真。1976年高中畢業,為跳出農村,他找時任縣委副書記的舅舅幫忙解決城市戶口,被舅舅一個耳光打醒:改變命運要靠自己。1978年如愿以償,當兵入伍。第二年隨團對越自衛反擊戰,他勇敢頑強,把生死置之度外,出色完成任務,獲得團里的嘉獎。在部隊,他曾榮立三等功兩次。
2002年,李遠國從總后某部第一彈藥倉庫主任(正團級)轉業,按照慣例至少是個副處級局長,可他被安排在市公用事業局擔任工會主席,后來轉任副局長(正科級),負責城市水務管理工作。李遠國從不計較,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面對新課題、新挑戰,他從不怯戰、永不服輸,向同行學,向實踐學,向書本學。時間不長,就將城市供水、二次供水、節約用水、防澇排水、污水處理、污泥處理、水源保護、水系治理、水務體制改革等專業知識融會貫通,成為行業內公認的專家型、學者型領導。成為常德市優化城鎮水務發展、創成國家節水型城市、成功申報和建設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的主力推手。
李遠國常說:“當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親眼看到許多戰友犧牲在戰場上了,我能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幸福。位卑不敢忘國憂,我能為家鄉父老鄉親,為常德人民謀點事,干點事,就是最大的滿足。”說到海綿城市建設,李遠國若有所思地說:“戰爭與和平時期,無論在部隊在地方,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需要軍人那種樂意自我犧牲的精神”。
聽完李遠國的講述,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望著遠國,一下感覺面前的這位其貌不揚、不修邊幅的人竟是這樣的高大偉岸。是人民軍隊這個熔爐錘煉了他,生死度外鑄軍魂,軍人作風永不丟,我想,這就是李遠國沒日沒夜地忙,不怕吃苦、忍受委屈、顧全大局,強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原因所在了。
我們常常把人民子弟兵稱為最可愛的人,我眼前這位遠國同志退伍多年,至今雄風不減,軍心依然,他不同樣是最可愛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