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湖截污,是削減入湖污染物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作為“六大工程”之一的環湖截污工程實施至今,滇池及其水系周邊已建成97公里的截污主干渠、22座水質凈化廠、17座雨污調蓄池,滇池及其周邊筑起了一張巨大的入湖污染物“攔截網”。記者從市滇池管理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昆明還將建成兩座水質凈化廠,其中,第十三水質凈化廠將于年內動工建設。
全面攔截入湖污水
作為截污和處理進入滇池污水的最后一道屏障,滇池環湖截污工程由環湖東岸、南岸干渠截污工程和環湖北岸、西岸截污完善(干管)工程四大部分組成,工程總投資達到55億元。其中環湖東岸干渠截污工程截污干渠17.1公里,污水處理廠2座(處理規模各5萬方/日);環湖南岸干渠截污工程截污干渠(管)39.3公里,污水處理廠5座(處理規模34.5萬方/日);環湖西岸截污完善工程建設長約37公里的截污管道和截污溝,新建白魚口污水處理廠一座(處理規模5000方/日);環湖北岸截污完善工程屬于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
環湖東岸干渠截污工程截污范圍為官渡區新寶象河至大海晏,沿環湖公路內側總長17.16公里的湖岸線,規劃服務面積117.3平方公里,服務人口97.2萬人。環湖南岸干渠截污工程截污范圍由晉城腰灣村起,至友誼村范圍內,包括晉城段、昆陽段、古城至海口段總長約23公里的湖岸線。規劃服務面積共計151.4平方公里,服務人口共計128.7萬人。環湖西岸截污完善工程截污范圍由西園隧道以北的高峣起,至海口鎮范圍內,規劃服務面積17.8平方公里,規劃服務人口11.3萬人。2010年,經過3年不懈的努力,滇池環湖截污工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總長97公里的截污主干渠(管)從東南西北四個方面全面攔截入湖污水。
污水處理能力取得突破
為配合和完善滇池截污工程,按照“管渠結合、有縫閉合、分片截污、就近處理”的原則,環湖截污工程除了建設截污主干渠(管)外,還大力新建水質凈化廠、雨污排水管網、雨污調蓄池。至去年底,昆明相繼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12座,環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污水處理廠10座,使污水日處理量總量達到197萬立方米。據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污水處理能力和技術設備加強取得了突破,目前,昆明市的各家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量、技術、工藝,在全國的同行業中都是佼佼者。只要是昆明市內能收集到的雨水和污水,目前水質凈化廠都能按質按量進行處理,出廠尾水可達國家一級A標準,除個別指標外,可達到地表四類水標準。
2007年以來,先后實施了主城雨污分流支次管網工程和二環路外排水管網完善工程,同時,隨著昆明市主城道路建設及片區開發,如今4600余公里長的雨污排水管網、總長11000公里的庭院排水管網及500公里長的再生水管網遍布城市地下每一寸土地,使污水到水質凈化廠之間有了通道。昆明市政排水管網累計達到5569公里,旱季的主城建成區的污水收集率達到92%,流域污水收集率達到75%。去年,市政排水設施還實現了“一城一頭一網”統一維護管理。在排水管網不斷建設的基礎上,完成了17座雨污調蓄池,可有效收集45.5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合流制區域雨污混合水,使昆明成為全中國擁有雨污調蓄池數量、蓄水能力最強的城市。
據統計,2014年滇池流域點源污染負荷削減量為化學需氧量86151噸、總氮11182噸、總磷1407噸、氨氮7665噸,點源污染負荷削減量約占78%,入湖量只占22%左右。
從環湖截污工程開展實施至今,通過片區截污、河道截污、集鎮及村莊截污、干渠干管截污,昆明已建設起可最大限度截流片區點源、城市面源、農村面源污水的整套工業、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及配套管網,經處理過的污水經河道、濕地進入滇池,極大削減了入湖污染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