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暴雨突襲讓很多城市陷入“看海”窘境,日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就在陜西省西安市造成部分地區交通癱瘓,多處路段積水嚴重,大量車輛被浸泡在雨水之中。但在地處西安市近郊的我國“海綿城市”試點區陜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暴雨并未使路面出現漬水、內澇,地面雨水經由“盆存留”等方式被良好吸收。
7月24日晚,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出現短時暴雨,兩小時內雨量接近40毫米,然而路面漬水、內澇等景象卻并未出現。記者從陜西省大數據管理與服務中心監測的實時數據看到,在雨量最大的19時40分至20時50分,灃西新城所在區域的“液位”監測指標顯示平穩,未出現短時強降雨引發的“波峰”“波谷”,地面雨水被良好吸收。
灃西新城海綿城市技術中心主任鄧朝顯告訴記者,灃西新城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科學設計,將原來的大廣場、硬質路面等分解成一塊塊小“海綿”,擴大盛水的“盆”;再通過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等措施,分步、分階段“存”住水分;最后通過各種調蓄、集水設施,把方方面面的水收集起來,“留”待利用。“這樣就能確保‘海綿城市’在大雨時‘吸水’,在干旱時‘吐水’,讓雨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鄧朝顯說。
2015年4月,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獲批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作為西部地區唯一入選者,目前灃西新城已初步構建起包括建筑小區、市政道路、景觀綠地及中央雨洪(中心綠廊)在內的四級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有效防止了逢雨必澇、旱澇急轉的城市痼疾。下一步灃西新城還將進一步打造“海綿城市信息化綜合管控平臺”,通過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指導項目設計施工,為“海綿城市”建設裝上“智慧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