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8年后的2016年,洪水再次肆虐神州,南方城市大量浸泡在積水之中,今日繁華大都市武漢重成澤國。“夏季到南方來看‘海’,城市內澇如何破?——剛剛進入6月,江西、湖北、重慶、貴州等省份連遭強降雨,南昌、武漢等陷入‘內澇成海’的尷尬。年年暴雨,年年內澇,大雨之下,城市緣何變得‘小肚雞腸’?海綿城市建設何時呈現功效?”
建設海綿城市應該基于各方資源的現狀水平。比如一個老城區,排水管網設施都不齊全,排水體制都不分開,每家每戶的水井(個人取水水源點)設置,這樣的現狀區域,要徹底建成海綿城市,就必須重新布局,翻修重建。同樣,很多高樓大廈地基深厚,有的甚至阻斷了地表水流動,形成了低洼地帶,在這里如果沒有蓄水設計,就會變成海的模式。同樣,很多道路排水系統也不完善,低等級公路以及不斷的城市建設,造成了道路歷史更替,形成一條道路幾個設計幾個排水系統幾個層次的平面與立體交錯模式,這條路如果要建成系統的排水設施,幾乎是要重新建設的。再比如許多街道硬化,都不是滲水性材料,這也是需要全面更換的,這種更換要從表面到土壤層的更換。以上這些涉及各種建筑物、各種監管部門、各種施工標準,這些都依附在各種資源之上,要想改變,必須摸清楚現狀。
再次,建設海綿城市,要從政府層面管理,而不是交給哪一個部門,它涉及所有的部門協同管理,涉及城市所有的設計與理念的推動,對政府治理城市的能力要求很高,這是目前政府急需補課的地方。
最后,建設海綿城市,要尊重科學,無論從頂層設計、方案、具體實施設計和策劃、績效框架與施工技術等各個方面都需要不斷的驗證和反復的推敲,需要做試驗,需要統籌,也需要反思,只有這樣的科學態度,才是建設海綿城市的基礎。
也許有人會埋怨18年了我們的抗洪能力為什么還是這么差,除了用人民子弟兵的血肉之軀和沙袋就沒有別的辦法?也許會有人氣憤洪水又沖出了那么多豆腐渣工程!也許會有人曝料武漢多年來靠收“巨額罰款”縱容房地產開發商填湖造地,導致蓄洪排澇能力降低……但換一個角度看,我們赫然發現:我們這個民族的群體思維方式已經大大改變,開始學會了反省,學會了討論和交流,學會了多元角度看問題,理性思考辨是非,不再人云亦云,不再一味陷入巨大的悲痛、憤怒和過于廉價的感動情緒之中。
幾十年來,我們走得太快,以至于很多事情只顧干顧不上思考,很多知識來不及消化,很多東西造得不那么精致。李冰父子建設都江堰的前期規劃準備工作就用了七八年,結果造福一方兩千多年了。現在我們的工程快是快了,經典卻沒了,往往經不過一場洪澇的檢驗。
既然災難已經發生了,就要把這一課上好,讓“學費”交得值。世界各國的重大立法進步以及立法之后得以實施,都是重大事件推動的結果。海綿城市、排水系統,綜合管廊等,都是城也許有人會埋怨18年了我們的抗洪能力為什么還是這么差,除了用人民子弟兵的血肉之軀和沙袋就沒有別的辦法?也許會有人氣憤洪水又沖出了那么多豆腐渣工程!也許會有人曝料武漢多年來靠收“巨額罰款”縱容房地產開發商填湖造地,導致蓄洪排澇能力降低……但換一個角度看,我們赫然發現:我們這個民族的群體思維方式已經大大改變,開始學會了反省,學會了討論和交流,學會了多元角度看問題,理性思考辨是非,不再人云亦云,不再一味陷入巨大的悲痛、憤怒和過于廉價的感動情緒之中。
應對災難最難得的是反思的能力,因為這需要否定自身的極大勇氣。過去我們過窮日子過久了,可能養成了一些有局限性的思維習慣和觀念意識。比如,以前我們城鎮化率低,洪澇災害在城市的影響人數還相對比較少。但現在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產業在城市的集中程度更高,城市內澇給社會的沖擊和損失就更大了。
災難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也是對人類的教育。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警醒常常就是在災難的巨大的沖擊下發生的。但是,多難不會自動興邦,災難的后果取決于人對待災難的態度和思維方式。從這次洪澇災害引發的思考和討論中我們欣喜地發現,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深入的、長遠的思考。
作者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榮邦瑞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