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曝光的污染源未整改完,又冒出新的,怎么辦?現場督辦,查!昨日,市治水辦在花都區與該區區、鎮職能部門舉行廣州市流溪河流域白坭河花都段非法養殖場整治現場會,打響了流溪河流域針對養殖場、農家樂等的“拆遷戰”。記者跟隨走訪發現,經多方努力,一批農家樂、養殖場等伸向流溪河流域的“污染源”已得到遏制。部分尚未關閉的污染源也已簽下責任狀,明確搬遷時間。

昨日,花都炭步鎮,流溪河流域旁邊養鵝場已經清空,準備拆除。
廣州市治水辦表示,將用鐵腕手段堅決封堵排向河涌的每一個污染源。
養鵝場
鵝糞直排白坭河 養鵝場要限時搬遷
河涌污染源整改情況如何?是否死灰復燃?昨日,市治水辦在花都區與該區區、鎮職能部門舉行廣州市流溪河流域白坭河花都段非法養殖場整治現場會。記者與工作人員第一站來到花都區炭步鎮社崗村白坭河堤防迎水坡建設的養鵝場,只見此養殖基地與白坭河就隔著堤壩,污水會直排河中。場主許潤添告訴記者,自己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此養鵝養魚,此前養了約1900只鵝。
“你的家禽糞便直排白坭河,會污染環境,請你配合政府的工作。”炭步鎮農辦的工作人員與許潤添一見面就做起動員工作,“上次你已經簽訂了自行拆遷協議書,承諾8月20日自行拆遷完畢,這個可要算數啊。拆遷完畢就能領取政府提供的一次性6~7萬元的拆遷補貼。”說著,將協議書分給周邊的人看。許潤添告訴記者,決意在8月20日前拆遷,之所以推遲,是家里有人做手術,以后不養鵝了,專門養魚。
記者了解到,執法過程也出現賠償款協商不一的情況。植志文在白坭河上養了20多年的鵝,歷史比白坭河堤壩還長,如今正供一個女兒上大學。
植志文表示,愿意配合政府的拆遷,但合同明年剛好到期,因此希望在年底搬,若提前搬,希望每只鵝的賠償標準定為50元。如此一來,搬遷費用大約要18萬元,大大超出了鎮里的預算。工作人員表示,這個養殖場采用立體式養殖,污染確實存在,但不比養豬場大,將持續協商。
養豬場
20年養豬場被清拆 變身花卉基地
隨后,現場會的執法人員又來到炭步鎮水口村堤防迎水坡一養豬場所在地,記者看見,其已經夷為平地,留下一堆瓦礫。炭步鎮農辦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一個剛清理完畢的養豬場,原本由楊方明、張文言等2人養殖了450頭豬,已經有20年歷史,糞便經過簡單沉淀就排入流溪河流域,確實污染環境。經過各級工作人員不少于10多次的協商,2人同意關閉養豬場,轉而成為花卉基地。
養豬與種花哪個劃算?針對記者的問題,炭步鎮農辦工作人員表示,養豬熟行熟路,種花還得經過培訓后上手,可能養豬會多賺點,但沒有辦法,為了環境,也為了農民的生計,要多多體諒。
農家樂
生活污水排入河 從化8間農莊自拆
隨后記者跟隨現場會執法人員來到炭步鎮采集農莊,這是一個建在白坭河邊島中的農家樂。記者看見,農家樂經營多年面積約300平方米,現場昨日沒有擺出桌椅招呼客人。農家樂負責人告訴記者,農家樂生活污水確實會排入河中,決定不做了。以前開農家樂就是一個副業,主業是看護苗圃。
但并非所有農家樂都這么爽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的農家樂采用變換名字的方式與執法隊員玩躲貓貓。每次去都是不同的名字,目的是造成執法對象變更,意圖拖延時間,蒙混過關。
在從化區流溪河兩岸,違建農家樂也逐漸增加,加上偷排污水,嚴重污染母親河生態環境。昨日,記者獲悉,從化區已出臺《從化區河道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從化區水環境整治聯席會議辦公室。過去幾天,從化共8間農莊完成自拆,面積約2000平方米。
針對自拆不力的還進行強拆。7月12日下午,從化區江埔街聯合區城管局、區水務局、區環保局、公安等相關職能部門對聚得樂農莊及未自拆徹底的農莊進行強拆,此次清拆行動清拆的面積約400㎡。
50個污染源已整改13個
廣州市治水辦工作人員介紹,今年3月以來,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市城管委、市農業局、市旅游局、市水投集團及各區政府等多部門密切聯動,共同開展了聯合查控污染源行動,通過巡查、暗訪、取證、檢測等方式發現違法排放污水行為,并陸續公布控源巡查中發現的違法排放污水源共50個。
連日來,市水務、環保、城管、農業、旅游及各區(街鎮)政府積極行動起來共同作戰,用鐵腕手段堅決封堵排向河涌的每一個污染源。據統計,截至本周,50個污染源中,已完成整改的有13個。
其中,白云區流溪河岸線兩側各500米范圍內共有36家農家樂,總占地面積167989平方米。目前,堤外的28家農家樂,占地面積163623平方米,已要求全部停業;堤內的8家農家樂,占地面積4366平方米,已組織人員全部完成清拆。
6月上旬,海珠區對大塘涌沿岸違章搭建的飲食攤檔、食肆等違法行為和違章建(構)筑物進行了查處、取締、拆除,清理亂拉掛問題108宗、清理亂張貼約200平方米,清除堤岸垃圾110噸,清淤2600立方米,拆除大塘涌沿線違章搭建124處、建筑物面積2375平方米。目前大塘涌兩岸已恢復原貌。
荔灣區已完成112個排水口整治,其中封堵45個,67個正在推進中。此外,為確保整治效果,荔灣區還配套安排了20個城中村支管完善工程,目前正在加緊實施中。
新一輪巡查發現污染源20個
但50個污染源中,尚有37個污染源沒完全解決,且新一輪的巡查又發現20個新的!據統計,新增20個污染源中,涌邊私接排污管7處;違法建設5處;非法養殖污染4家;工業廢水排放2處;棄置建筑廢棄物2處。涉及白云、海珠、增城、南沙、荔灣、番禺等區,與凈水、城投業務范疇相關。
記者了解到,2個工業廢水排放污染源中,一個位于白云區璉窿支流,廣州東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旁;另一個位于增城區白江涌,新塘鎮廣虎公路白江橋下。養殖污染源中,兩個在南沙,兩個在白云。棄置建筑廢棄物主要有兩地,均在白云。
市治水辦介紹,目前,市水務、環保、城管、農業、旅游及各區(街鎮)政府協商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從嚴打擊違法污染河涌的不良企業,用鐵腕手段堅決封堵排向河涌的每一個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