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遂寧市氣象臺接連發布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唐彩霓通過手機關注著不斷更新的雨情通報,轄區傳統內澇點川中大市場片區,是這位社區居委會主任時時牽掛的地方。
川中大市場緊鄰涪江,是遂寧市城區建成時間較早的大型農貿市場。隨著城市發展,周邊道路高起,川中大市場成了一片洼地,小雨積水大雨內澇的情景時常上演。“市場從里到外進行了升級,今年防澇有信心。”經受住五六月幾場大雨的考驗,今年市場變化明顯,雨水通過透水鋪裝的地面直接進入地下,即使有少量的積水,也能很快流入全新改造的排水管網排出。緊鄰市場的席吳二洲濕地公園,則成了這片城市洼地的儲水器。
“下點小雨出門不濕,大雨街上也沒見積水。”家住育才東路的遂寧市民陳爽也感到了今年汛期街面上的不一樣。育才東路片區同樣是遂寧城區經常上榜的內澇點,從去年10月開始,育才東路實施管網改造。“街面雨水口設置了30余個,下面還有雨水倉和大口徑管網,街面確實不太會再發生內澇。”遂寧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措施】
唐彩霓的這份底氣和今年呈現在陳爽眼前的變化,均來自于遂寧自去年在城區大范圍開展的海綿城市改造建設。作為全國首批16個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之一。目前,遂寧已啟動實施52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33個項目已經完工,完成投資達到6.21億元。
“補好‘里子’提升城市防澇能力,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使命,目前是通過了‘初考’。”遂寧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目前已對馬房街片區、川中大市場片區、天宮南路片區等45個城區內澇點進行了從里到外的全面整治,“以川中大市場為例,75%的雨水都可以通過透水路面直接滲透吸收。”
雖有海綿城市建設的墊底,遂寧的城區防澇依然嚴陣以待。汛期來臨前,城區9000余米老舊排水管網被新建改造,76000米雨污管網溝渠被徹底清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