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以來,重慶多次出現強降雨天氣,主城不少路段大面積水,出現城市內澇等災害,嚴重影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而在剛剛落幕的第七屆中國(重慶)國際綠色低碳城市建設與建設成果博覽會上,作為解決城市內澇和缺水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海綿城市”的概念備受關注,海棉城市建設館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各類低碳綠色的高科技項目紛紛登臺亮相,讓市民大飽眼福。
2015年,重慶入選國家第一批建設“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名單。“海綿城市”簡單地說,就是讓城市像一塊海綿一樣,下大雨時就吸水,干旱時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來,通過“滲、滯、蓄、凈、用、排”措施,將城市建設成具有吸水、蓄水、凈水和釋水功能的“海綿”。重慶作為典型的山地城市,建設海綿城市能夠節能降耗,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減少對源水的提取,解決山地城市工程型缺水問題,降低用水能耗,同時削峰控流,削減徑流峰值,避免水土流失、城市內澇等情況的發生。
在第七屆“城博會”上,住建部綠色建筑工程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韓繼紅介紹,海綿城市由一個個小海綿組成,其控制的是年徑流總量的指標,即在下一場雨后,在建成區和待建區能夠讓雨水滲下去,能夠將雨水變成資源,而不是浪費掉,同時,還能夠涵養生態平衡。如果把城市都做成“海綿”,一個大的城市除特大暴雨的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外,其他的情況則可以通過海綿城市自身系統解決。
如何建設海綿城市,讓其能夠收集雨水?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透水地面和蓄水池。透水地面能夠使地面積水迅速下滲,通過蓄水池春存儲存起來。重慶永悅匯管廊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西南地區首家“海綿城市”預制件制造公司,提供混凝土預制綜合管廊與海綿城市相關構件產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作為本次城博會上的一家參展商,總經理李德奎向記者介紹,該公司生產透水磚、透水板、透水管等產品具有良好的滲水性,雨水下滲不僅能保護水環境、改善水質,解決因城市地面低洼而出現的內澇現象,雨水滲到地下蓄水池儲存起來,通過凈化,還可以運用于植物灌溉、路面清洗。該公司還購買了日本的先進技術,在儲水池上裝備了傳感器,管理者只需通過智能系統進行遠程控制,就能實現供水、泄水、排污、沖洗等功能。
目前,重慶在兩江新區悅來新城海綿城市試點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萬州區、璧山區、秀山縣3個試點項目。重慶市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在推進悅來新城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基礎上,由市級城建專項資金按6000萬元/平方公里的標準給予補貼。將逐步形成符合山地城市特點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維護管理等地方標準,力爭到2030年,全市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屆時,重慶將變成一座會呼吸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