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記者從省環保廳了解到,我省將圍繞國家“水十條”和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著力推進湟水河水污染防治由污染源控制向水質保護治理、由主要污染物削減向環境質量改善、由單一污染治理向流域綜合治理的全方位轉變,確保到“十三五”末,湟水河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四類,三類水質比例達到50%的目標。
針對湟水流域這一我省經濟加快發展、人口聚居密集、城鎮化推進加速的重點地區,把湟水河水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目前,我省編制完成新一輪湟水流域規劃(2016年至2025年),強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頂層設計與指導。其中,以北川河流域控制單元為突破口,采用“凈、保、治、修、管、用”的綜合措施,著力提高河道水體自凈、水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管理和利用的水平。同時,加強與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環境保護聯防聯控機制,協調海北、西寧和海東建立跨區域聯合治污工作機制,構建全流域治水閉合圈,形成“上下游一盤棋”的治水格局。
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任南琪院士工作站駐青的平臺,實施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置試點項目,探索形成適用可行的治理模式和技術裝備、著力解決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短板”問題,將持續開展企業廢水深度治理適用技術研發、重點解決高寒地區提高污水處理廠生物菌活性等難題。
另外,依據沿湟各地自然與經濟差異和污染情況不同,在湟水干流西寧段的黑嘴橋、海湖橋、七一橋斷面以上河段,以及海東段民和巴州溝、樂都引勝溝、平安白沈溝支流推進“一河段一策”和“一支流一策”的治理模式,提高流域內水生態功能和水系的連通性,推進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