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綠色中國”欄目,播發了丹江濕地恢復和生態建設的報道。 報道首先用鏡頭展示了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秀美風光——滿目綠色,一望無邊。報道說,由于丹江口水庫建設和移民搬遷,丹江濕地建設一度非常脆弱,從2010年開始,淅川縣啟動了濕地恢復和生態建設工程。至目前,已經恢復濕地近3萬畝。人工種植的千畝蘆葦像一條翠綠色的絲帶,環繞在濕地中間,它們和濕地里的其他植物一起,共同構筑了丹江口水庫的生態屏障。
丹江濕地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是丹江水進入丹江口水庫的最后一道屏障,對南水北調中線源頭水質起到了過濾和凈化的作用。中線工程通水以來,環保部門在丹江口水庫建立了一套三級監測體系,檢驗因子達到109項。通水18個月以來,根據環保部門每月發布的監測數據,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達到Ⅱ類及以上標準,可以放心飲用。 報道說,為保護生態,縣里關停了污染企業。淅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該縣創新辦法,花小錢辦大事,從2013年底開始,建設小型濕地,凈化沿庫區村莊生活污水。目前已經建成20多塊人工濕地,每天能夠凈化處理8000多人產生的生活污水,未來3年內,淅川縣計劃建設100塊小型人工濕地,覆蓋全縣所有沿庫區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