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陽區與北京仁創科技集團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仁創浙江總部入駐富陽開發區,投資20億元,在富陽場口鎮建設生產線,專門生產“海綿城市”與“海綿農業”系列產品。
北京仁創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擁有硅砂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它的核心科技,就是“硅砂”——通過技術加工,在沙的表面覆蓋一層“納米膜”,從而改變沙的分子結構形成“硅砂”,并制成各種各樣的產品。
別小看這種“硅砂”,它擁有27項專利技術,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際專利8項。
有多神奇?在位于富陽開發區的仁創海綿城市展示館,記者進行了現場見證:一只用透氣防滲砂制作的水杯。盛上水后,一滴不漏。但對著杯壁往杯里吹氣,水就開始冒了。這意味著,空氣可以通過杯壁,可水卻透不過去。
除了透氣不透水的“透氣防滲砂”,“硅砂”系列科技還延伸出不同品種——比如,透油不透水的“透油防滲砂”、透水不透雜質的“透水濾水砂”等等。這些材料,都能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起到關鍵作用。
浙江仁創生態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迪華告訴記者:“今后,經過我們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的道路,由于整條路都像吸水的海綿,從理論上來說,就不需要窨井蓋了。”
今年2月,密渡橋路被列入杭州“海綿城市”改造的試點計劃,在機動車道的兩側以及人行道上,鋪設一種以“透水濾水砂”為材料的道磚。改造后,困擾這一帶居民多年的積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記者做了一個小實驗:將兩瓶500毫升的水,同時倒在“海綿”材質的人行道和普通材質的柏油路面上。不到30秒,人行道上只剩下了淡淡的水印;而普通柏油路面上的水,十多分鐘后仍然積在路面上下不去。
除了“海綿城市”,“硅砂”也應用于“海綿農業”。目前,富陽已率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海綿農業”試點。他們的做法是,在旱地上挖出一塊田,在底部和側面鋪“透氣防滲砂”,用于鎖住水分。于是,這塊地就能種水稻了。
過去,旱地改造水田,用的通常是“土工膜防滲”,利用塑料膜防止水分流失。這種方法雖然可以鎖住水分,但由于塑料膜不透氣,會導致土壤板結、土壤中蚯蚓等生物的大量減少等問題,水田的產量會逐年降低。而采用“海綿農業”技術的水田,不僅不會有這樣的問題,還能像“海綿城市”一樣形成水循環,解決農田的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