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將至,位于濱江的杭州高新實驗學校水質檢測小組的小隊員們,一有空就和指導老師商量暑期測水計劃。
水質檢測小組是這個學校眾多科學興趣小組中的一個,成立于2013年,如今有24名隊員。3年多來,他們到過杭州不少地方,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檢測大江小河的水質。
從家門口的北塘河,到錢塘江,再到西湖,他們將水的酸堿度、溶解氧含量、水中礦物質含量等,一一記錄下來,留下了厚厚一沓水質樣本檢測單。自從我省“五水共治”工作開展以來,水的變化,也成了小隊員們關心的事情。
外婆家的小溪,還能變清嗎
這幾年,每次去浦江的外婆家時,馬歆晴都會去附近的小溪看看。“幾年前,那里的小溪是棕色的,上面還有很多垃圾。”
回到杭州,聽說學校要成立水質檢測小組,為水流做“體檢”時,她立刻報名參加了。馬歆晴想學到更多的知識,看看外婆家的那條小溪污染是否嚴重,還能不能治?檢測水質,也成了她最期待的事情。
馬歆晴記得第一次去測水,是在2013年6月底。隊員們拿著工具箱,嘰嘰喳喳地前往九溪。九溪水發源于翁家山楊梅嶺下,沿途匯合青灣、百丈、云棲、渚頭、方家等九條溪水,最終流入錢塘江。一到這里,馬歆晴立刻被清澈見底的水迷住了,心里也不由得一震:“同樣是水,居然完全不一樣!”
從源頭一路往下走,大家分工合作,采集樣本,檢測到的數值,一一記錄到《水質檢測小隊記錄單》上。
看著一個個數值,馬歆晴想,下次去外婆家也可以測測水,“等到兩條溪的數值一樣的時候,外婆家的水一定也會變這么清了。”
為水質變好而開心
3年來,水質檢測小組在杭州的不少地方測過水,大家都覺得,身邊的水在一天天變好,無論是眼睛看到的,還是手里記錄單顯示的。
以前,錢塘江的水是渾濁的,泛著黃灰的顏色,水面上還漂浮著垃圾。第一次去檢測水質,小隊員們都皺起了眉頭,為母親河嘆惜。
“老師,溶解氧含量只有4.5毫克/升呢。”
“這說明什么?”
“我知道,溶解氧含量越高,水里的植物和動物生活得越好。溶解氧含量低于5毫克/升,魚就沒辦法呼吸了!”
“那怎么辦?”
“岸邊的工廠要關掉。樹太少了,可以多種點。”
一問一答間,老師和大家一起分析水質,也為治水出謀劃策。
而去年又一次檢測錢塘江水,看到新出來的數據時,隊員們都很開心:水里溶解氧從每升4.5毫克增長到6毫克,酸度也在下降。
“錢塘江的水變好了。”馬歆晴高興地說。更讓她開心的是,因為“五水共治”,浦江關閉水晶生產作坊,大力治理污水,外婆家的小溪也變干凈了,多年不見的小魚小蝦又回來了。
何時才不用為水擔心
小隊員們為水高興的時候很多,替水擔憂的地方也不少。
最近,隊員們就覺得,每年都去檢測水質的九溪,好像沒那么美了。
“九溪的上游人不多,往下走碰到的游客越來越多。”隊員黃靜睿說,“我看到有人把垃圾扔到溪水里,這很不文明,也危害水環境”。
細心的隊員們發現,這兩年九溪的下游還開了很多餐館,每次看到水面上漂浮著油污,他們都感到難過。有時候,他們會直接跑到餐館,請他們不要往溪水里排污水。
眼下,水質檢測小組想分成幾個小組,每周分別檢測錢塘江、白馬湖以及北塘河的水質變化。“讓更多的人了解身邊的水,也盼望更多人愛護身邊的水環境,這樣水才會越來越干凈。”黃靜睿說,有機會的話,她也想去小鄉村的河道、舟山的海邊看看,測測那邊的水質。
聽說下學期水質檢測小組的活動要“升級”,由大家親自動手凈化水,隊員們都很期待:“什么時候,才不用為水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