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濟南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給濟南的37條黑臭水體整治確定了完成時限。到2017年底前,濟南主城區繞城高速公路范圍內及長清城區將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目前,城市黑臭水體清單及治理任務分工已經制定并公布,37條黑臭水體中重度黑臭的就有27條,其中包括小清河(無影山路橋東南側)、陡溝河(市中界至臘山分洪道)、大澗溝(二環南路至劉長山延長線)、九曲溝(104國道至七賢莊內段)、東工商河(標山橋北處)等市民長期反映卻一直沒能完全治理的河段。
這次治理將科學識別黑臭水體及其形成機理與變化特征,結合周邊環境特征、水文條件、水體狀況與管網分布,合理規劃制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方案和實施計劃,綜合運用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工程措施,標本兼治,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各區政府、市投資平臺負責根據黑臭水體整治計劃,推進實施整治工程,確保2017年底前完成整治任務。濟南市市政公用局會同市環保局等部門建立督查機制,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治理結果將向社會公布評估結論。對于效果的評估,市市政公用局委派第三方機構對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過程跟蹤,對黑臭水體整治效果組織公眾調查,并依據公眾調查情況和水質監測部門出具的監測結果出具評估報告,向社會公布評估結論。
治理完成后,為了長效保持,濟南將把城市水體水質監測納入監督性監測范圍,由環保部門根據不同水體特征,確定監測點和監測頻率,定期向社會公布城市水體水質監測結果,接受公眾監督。
此外,還將建立環保、城管執法、市政公用、城市園林等多部門協同的聯動機制,強化水環境質量監管,形成信息暢通、反應迅速、處置高效的河道排污巡查、執法工作機制,及時查處河道內違法違章建設和違法排污等行為,杜絕向河道內傾倒垃圾和私設排污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