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海綿城市建設全面鋪開。圖為翁角路北側。

洋唐片區旱溪公園。
昨日早上,由市建設局、市海綿辦主辦,廈門經濟管理學院協辦的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標準宣貫培訓會在廈門經濟管理學院召開。200多名來自各區建設局及市、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造價站、財政審核中心,各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相關單位等部門的相關專業技術負責人參加本次宣貫培訓。
建設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自我市入選首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以來,海綿城市理念就已深入城市建設的“骨髓”之中,以期讓城市擁有海綿般良好的彈性,在吐納間輕松解決水資源困境及內澇難題。不過,海綿城市怎么建設、如何規范工程建設全流程,一直是海綿城市理念推廣過程中難以忽視的問題,為此市建設局等職能部門加緊制定一系列工程標準、規范,為我市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指導。
本次培訓會的宣貫內容就包括我市已發布試行的海綿城市一部《規范》、三部《標準》,通過向相關參建單位普及技術規范,培訓會將為一系列工程標準的貫徹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發揮積極作用。
一部《規范》三部《標準》 對規范管理再次細化
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標準宣貫培訓,究竟學什么?記者從市建設局了解到,本次培訓內容包括我市已發布試行的《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圖集》(以下簡稱《標準圖集》)、《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標準》(以下簡稱《驗收標準》)、《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材料技術標準》(以下簡稱《材料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由市建設局牽頭編制的《標準圖集》、《驗收標準》、《材料標準》等三項廈門市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此次在培訓會上首次公開亮相,它們于今年3月2日“火熱出爐”,對我市在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的規范管理再次細化。
“三部《標準》為我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招標、設計、施工、驗收和材料選用提供了系統科學的技術支撐體系,可以說非常實用。”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處于示范建設階段,三部《標準》是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進行的技術摸索和嘗試,目前正在申請升級為福建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在全省推行廈門海綿城市建設經驗。
據悉,針對海綿城市建設的不同環節,三部《標準》各有側重,《材料標準》對各項海綿城市設施所選用的材料做出技術要求,《驗收標準》統一指導海綿城市相關設施的施工與質量驗收,《標準圖集》則包含各低影響開發設施的適用范圍、技術類型、設施規模及構造圖紙,相關參建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在建筑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與綠地等場地中進行合理選用。
本周開展兩期培訓
報名人員絡繹不絕
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希望,通過本次培訓會對三部《標準》的宣貫,能推動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落到實處。記者獲悉,本次培訓先行開展兩期,從昨日開始持續至本周六,后續再適時組織培訓。
“每一期最多容納200多人前來聽講,報名十分火熱。”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上個月底發布培訓通知,報名人員就絡繹不絕,人數很快達到上限,“從培訓會的火熱便可以看出相關單位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視程度。”
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提醒,此次未參會的相關工作人員可自行學習。具體渠道為:登錄市建設局網站,查看首頁中的最新文件《關于發布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圖集等三項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的通告》,從附件下載區就可下載三部《標準》。